建筑垃圾如何“變廢為寶”?現場開挖的棄土能否實現就地回收再利用?復雜環境下的回填作業如何提高施工效率?這些問題如今都有了新解答。
記者今天(9月7日)從南京市建委獲悉:江蘇省首個《流態固化土填筑應用技術導則(試行)》正式發布,為該市工程渣土、泥漿的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技術依據。
(相關資料圖)
《導則》分總則、基本規定、材料及性能、施工、質量檢驗與驗收等10章和6個附錄,設定流態固化土使用范圍,明確原材料及填筑部位要求,規范檢驗方法,在完善新材料應用和提升質量管控方面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流態固化土
流態固化土相當于另一種形式的“混凝土”。根據工程需要和巖土特性,用當地固體廢棄物制備專用高效巖土固化劑,就地取土加入固化劑和水,形成流動性的混合料,最后通過澆筑和養護,固化為具有一定強度、水穩定性、低滲透性的新型巖土工程材料。
“流態固化土不僅固化時間短,所需的工作面也相對較小,再加上材料為液態,不會產生揚塵污染,經濟又環保,”南京環境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說,“作為一種自密實材料,流態固化土可代替人工和設備碾壓夯實直接澆筑,實現多段同時施工,減少施工周期,還能有效避免工人長時間在狹小空間連續作業,極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導則》針對工程中狹小部位機械化設備難以碾壓密實的問題,以建筑泥漿脫水泥餅、工程渣土為原料,制備具有流動性和硬化強度,符合工程回填需要的流態固化土。作為一種可以協同處置多種廢棄物的綠色建材,不僅保障工程質量,還可以就地規模化消納渣土,對建筑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泥漿進行消納并二次利用,促進了建筑垃圾資源化循環利用。
如何制備流態固化土
流態固化土制備分為現場拌合和廠拌兩種模式。原料土攪拌前需要清除混入的異物,如木片、金屬物、塑料等。砂土類材料可選用破碎篩分設備;細粒土易成團成塊,宜增加解泥步驟,加水制備成泥漿并過篩。
填筑流態固化土可采用溜槽、溜管、泵送管道等形式,盡量避免直接沖擊溝槽側壁或預埋管道。泵車、攪拌設備需靠近填筑面,確保有足夠工作面進行施工。當日澆筑完后要及時清理溜管、泵送管道中殘留的流態固化土,避免清理時產生的稀漿排入已澆筑的工作面。
在運輸過程中,《導則》規定應保證流態固化土均勻不離析,填筑前不能添加水或其他外加劑,需檢測流動值,滿足填筑要求。
《導則》明確流態固化土可用于建設工程的基坑肥槽、管道溝槽、地下結構頂板、地基孔洞、擋土墻背側及路基等部位回填。目前,該技術已在南京市水務管道、地鐵、過江隧道等多個項目中開展應用。由于流態固化土具有類似于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還可將其用作施工墊層材料或臨時固化地面。例如,項目的臨建基礎設施、材料堆場、停車場等場所。
《導則》的發布,為南京市推廣流態固化土提供了設計、施工、驗收和評價的技術依據,可助力南京市“無廢城市”建設,進一步推動全市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許宸 南京市建委新聞中心 編輯/汪澤)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