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常熟文庫》新書發布暨學術座談會在北京國家圖書館舉辦。
常熟是舉世公認的中國私家藏書中心之一。常熟的藏書家們往往注重鄉邦文獻的收藏,其中陳氏稽瑞樓、瞿氏鐵琴銅劍樓、徐氏虹隱樓、丁氏湘素樓堪稱代表。“鄉邦文獻、留住根脈”是《常熟文庫》編纂工程啟動的初衷。
編纂工程于2018年啟動,常熟市與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合作,將《常熟文庫》編纂出版工程列入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扶持首批重點項目,匯集了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等大型圖書館文獻資源,同時充分利用常熟圖書館、博物館館藏資源,挖掘常熟歷代學術著述成果。初編于2019年底完成,全100冊,選編常熟地區清初以前重要文獻401種,內容涵蓋學術、文藝、歷史、科技、醫學等多個領域,其中有為數不少的稿(抄)本、批校本、珍稀刻本。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戴逸任《常熟文庫》顧問并作序。“出版《常熟文庫》是實施文化引領戰略、打造‘文化常熟’品牌的重點舉措,反映了主政者的遠見卓識與文化擔當。”戴逸說,《常熟文庫》出版發行帶來的最大啟示,就是要增強對傳統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用優秀文化教化人、熏陶人、培養人、造就人,尤其要寄希望于未來,在青少年身上下功夫。
作為地方文獻的集大成之作,《常熟文庫》既是常熟地方的文化財富,也是我國優秀歷史文化的縮影,具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和重要的現實意義。國家圖書館黨委書記、副館長魏大威表示,這套大型叢書所呈現的既是常熟地區優秀歷史文化的精華,也是江南文化、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側面,是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歷史文化的重要成果,必將為全國其他地區地方文獻整理編纂提供重要借鑒和示范。
作為常熟實施文化強市戰略的重要成果,《常熟文庫》的出版在社會引起廣泛影響。在昨天的《常熟文庫》學術座談會上,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潘建國說:“《常熟文庫》不僅僅屬于常熟,而且是屬于整個中國歷史文化。”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蘇品紅說,常熟藏書中有很多非常珍貴的版本,有些還是孤本,在《常熟文庫》中呈現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常熟文化,這是讓書走得更遠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當天,《常熟文庫》的首發在京城引起轟動,首都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浙江圖書館、南京大學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等國內多所圖書館聞訊紛紛收藏《常熟文庫》。(記者 陳潔 商中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