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請看武漢設計雙年展場館
雕塑作品《云谷》
修舊蘊新延續鐵路文化 效果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公園入口將打造復古月臺 效果圖
武鋼云谷 ·606產業園重煥新生 通訊員供圖
日前,“創意咖啡·設計大家談”活動首期成功舉辦,這也拉開了第七屆武漢設計雙年展暨2023年武漢設計日活動(以下簡稱雙年展活動)的序幕。
今年,武漢首次接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設計之都子網絡正召集城市,并將以東道主身份舉辦雙年展活動,對提升武漢在全球創意城市網絡的地位、建設國際交往中心具有重大意義。
極目新聞記者從武漢市城建局獲悉,根據2023年設計之都建設及正召集城市工作要求,本屆雙年展活動選址按照“雙場館”模式確定:武昌區四美塘鐵路遺址文化公園和洪山區武鋼云谷·606產業園共同作為場館,承擔開幕式、閉幕式以及其他活動。
“雙活動場館”有何來頭和特色,又是如何將工業遺存轉換為助力城市更新、延續城市文脈、新增人文消費場景的重要載體,助力老城新生。8月9日,記者走進兩大場館一探究竟,為您“劇透”。
四美塘鐵路遺址文化公園
以舊蘊新 激活武漢百年鐵路史
Tips
四美塘鐵路遺址文化公園位于武漢長江二橋武昌橋頭,南北銜接武昌濱江商務核心區和楊園核心區、東西銜接四美塘和江灘公園。其前身為武九鐵路北環線機修車間段,始建于1950年代,目前建筑為三級工業遺產。
該公園建設項目占地約100畝,涉及20棟工業遺存(建筑),建筑面積達3.5萬平方米。其中,涉及武昌生態文化長廊一期PPP工程中,包含6棟保留廠房及1棟新建驛站,總建筑面積約1.7萬平方米。該公園是長江百里生態文化長廊重要節點,由鐵軌、枕石、信號燈、火車頭等元素構建的特色景觀遍布公園。
8月驕陽下,長江二橋武昌橋頭北側,曾經雜草叢生的廠區正在蝶變。作為2023雙年展活動主要場館之一的四美塘鐵路遺址文化公園,施工正酣,保護和再開發的理念在這里得到充分實踐和應用。
1906年,京漢鐵路通車,武漢步入鐵路時代。1936年8月,粵漢鐵路全線竣工。從茶葉交易的碼頭城市到繁華的工業城市,再到工商繁榮的交通樞紐城市,武漢的每一次騰飛,都與鐵路緊密相連。這一次,武漢百年鐵路史將被激活和延續。
據武漢城投集團所屬鐵投公司四美塘鐵路遺址文化公園項目現場負責人占廣健介紹,項目以鐵路為具象載體,以城市歷史為底色,將在充分保護歷史遺存的基礎上,將工業保留建筑與周邊建筑一并改造,成為以鐵路文化為主題的城市核心區生態活力中心。
據悉,整個車輛段遺留了200多臺(件)機械設備,它們被利用到了武昌生態文化長廊和公園里,經過改造后成為新的景觀節點。曾已生銹的大型龍門吊已經過細心打磨,等待披上新裝,打造龍門廣場;鐵軌、枕石與噴泉組合,形成靈動的鐵軌水軸節點景觀;24米長的鐵路橋混凝土T梁,將被改造為文化景觀墻;冰冷的機械設備“變身”為充滿想象的卡通人物形象……
四美塘鐵路遺址文化公園里,正在改建中的1#2#廠房原為武九鐵路的檢修車間,兩個廠房內部連通,總建筑面積近1萬平方米。走進廠房內,濃濃的“工業風”撲面而來,建筑框架的“鋼筋鐵骨”和曾服務于生產線的數臺桁車吊都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占廣健介紹,整個項目改造堅持以舊蘊新,落實精細化施工,最大化保留工業遺跡風貌。從原材料到現場成型,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關,對每一棟廠房精雕細琢,在現代施工工藝上保留老廠房歷史痕跡,充分發揮工業遺存的空間價值。
此外,該項目還將在臨江大道入口處,復原鐵路月臺和徐家棚火車站立面景墻。為更好地呈現復原效果,景墻采用水刷石工藝,整個項目改造多次邀請文物修繕大師前來指導定樣,以實現修舊如舊。
未來,四美塘鐵路遺址文化公園將形成人文浸潤區、活力體創區、自然體驗區、創客交互區四大主體業態,既延續老建筑歷史,又煥發城市新生,重塑片區價值,成為展示武漢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武鋼云谷·606產業園
活化利用 打造城市更新典范
Tips
武鋼云谷·606產業園位于武漢市洪山區,北接團結大道,東臨青王路,南臨工業園路,西臨三環線,緊鄰武漢火車站。其前身為始建于1954年的武漢冶金設備制造廠,先后經歷六輪建設,是武漢主城區內工業遺存相對集中、風貌相對完整的地區之一。
產業園首發區占地約100畝,建筑面積約2.6萬平方米,由11棟工業廠房和2棟配套服務建筑組成,園區內分布著水塔、龍門吊等具有鮮明工業特色的標志性元素。
走進武鋼云谷·606產業園,只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種下的杉樹筆直挺立,修繕一新的紅磚廠房已是長窗落地,在綠樹的掩映中,仿佛欲將那段“滾燙”的歷史娓娓道來。
園區東北角上,一個被命名為《云谷》的雕塑作品,遠看形似山峰云谷,近看猶如一個個完成孵化的蛋殼,這正是用武鋼工廠廢舊工業氧氣罐改造而成。同樣,用武鋼舊車間淘汰下來的零部件制作的“科技606”“拓荒牛”“工匠之手”等藝術作品在園區內隨處可見。歷史與現代、工業與科技的融合創新在這里一個個細節填滿想象。
產業園于去年2月正式進行改造,首發區按照“修舊如舊、空間織補、功能完善”的理念,改造了13座特色建筑。
“創意咖啡·設計大家談”活動首期舉辦場地正是該園區的B1樓。“這里原廠房為下料生產車間,建于1965年。”606產業園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道,該廠房現為首發區的展示服務中心,設置了銷售展覽、營銷辦公及工業紀念品售賣空間。
A6樓為雙年展活動主要場館之一,原為鉆具車間,建于1978年。該場館長約90米,寬約35米,檐下高度9.6米,建筑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為首發區最大的單體建筑。上述負責人表示,改造后的A6樓可以充分利用其大跨度高挑空的優勢,作為展示型辦公空間,未來產業園也將充分利用這個場地策劃舉辦會展、秀場、電競比賽等活動。
同步改造的建筑還有曾經的工裝車間、裝配車間、氬弧焊房等,它們多具有大跨度高挑空的特點。修復過程中,既要保留原建筑的肌理,還要保證其安全性,對修復工藝要求頗高。施工人員在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建筑結構的同時,采取加固梁柱、更換輕鋼屋面等措施讓建筑安全性得到保障。以高壓沖洗等手段,讓飽經滄桑的紅磚墻恢復本來面貌。建筑內原有的生產標語及部分生產場景,則通過修復再做舊的方式保留和再現。
據了解,近年來,武鋼集團對部分存量不動產資源“騰籠換鳥”,精心規劃“武鋼云谷”品牌,旨在實現“廠區變園區、產區變城區”的蝶變,將布局總部經濟、文創、科創、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基地等產業功能組團,構建綠色、人文、創新、包容的友好型產業園區,打造城市更新、產城融合的典范。
(注:圖片及素材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電話:027-85721622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