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現在的惠殘政策真的好!在托養中心,吃飯、睡覺、起居都有專人照護,每天還定時進行康復訓練,來了快一年了,我感覺自己的身體好多了,也給家人減輕了負擔。”日前,正在清江浦區殘疾人寄宿制托養中心接受康復訓練的邱合英,對殘聯提供的托養服務頻頻點贊。
行走在清江浦區殘疾人寄宿制托養中心,整潔明亮的起居室內,不僅配備了可升降的護理床、緊急呼叫器、衛生間,還安裝了空調、電視機、寬帶等設施;在公共區域,設置了康復訓練室、娛樂室、餐廳等,護工和醫療護理團隊還24小時為殘疾人提供高質量專業服務。
“在這里,除了日常生活、醫療康復、心理疏導與干預外,我們還會為他們組織書法、棋牌、唱歌等娛樂活動,豐富他們的業余生活。”清江浦區殘疾人寄宿制托養中心護理員王玉平告訴記者。
“入住前,托養中心從殘疾人生活自理、言語表達等多角度對托養對象開展全面評估,并通過問診、查體、輔助檢查等醫療手段詳細掌握其健康狀況,建立個人健康檔案,科學制定托養服務計劃。”清江浦區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史鑫介紹,入住后,中心將生活護理、康復訓練、文娛活動、心理治療等結合起來,提供“醫療康養”于一體的寄宿制托養,并將人性化服務貫穿于托養服務的全過程,既解決了殘疾人缺乏照料的現實問題,又提升了他們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殘疾人托養服務是幫助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克服社會認知、參與能力和自理能力障礙,平等參與社會生活、減輕殘疾人家庭負擔,保障和改善殘疾人基本民生的有效途徑。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市殘聯推動完善全市常態化運行的6個公辦寄宿制托養中心的硬件設施。同時,通過與鄉鎮衛生院或養老機構合作,新建“1”個市級寄宿制托養中心和“5”個殘疾人寄宿制托養分中心,為殘疾人提供集“醫養護”為一體的淮安殘疾人寄宿制托養服務新模式。截止6月底,全市共實現寄宿制托養殘疾人304人,其中新增殘疾人67人。
在淮安市,除了殘疾人托養中心這種24小時寄宿制托養方式之外,殘疾人之家的日間照料模式、定期上門服務的居家托養方式,也是不錯的選擇。
日前,在泰和家園小區,淮陰區殘疾人居家托養服務工作人員莊冬梅正在給自己居家托養的殘疾人馬順義理發。“他以前生活不能自理。自從莊大姐來家里照顧了,老馬康復得非常快,現在都能自己拿筷子吃飯了。語言、行動各方面都比以前進步好多。”馬順義的妻子張華平激動地告訴記者。“我們每個月上門3次,每次不低于1個小時。根據不同的殘疾人提供不同的、有個性的護理方案,還提供心理輔導。”莊冬梅說。
走進漣水縣紅窯鎮“殘疾人之家”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功能室里,有的殘疾人在看書、鍛煉,有的殘疾人在認真地做著手工活,處處散發著“家”的溫馨氣氛。“為殘疾人提供輔助性就業是我們做好殘疾人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把本鎮的殘疾人都集中起來,為他們提供一些適合殘疾人勞作的手工活,讓他們在康復的同時還能創收,受到了很多殘疾人的歡迎。目前,已有80余名殘疾人在這里實現了輔助性就業、托養、日間照料。”漣水縣紅窯鎮殘疾人專職委員高洪雨說。
托養有保障,日子更亮堂。據悉,圍繞殘疾人多層次多樣化托養需求,淮安市通過整合資源、購買服務,推進“殘疾人之家”建設,延伸服務半徑、拓展服務內容等方式,有效緩解了重度殘疾人及其親屬的照護難題。截止6月底,全市已實現新增托養殘疾人697人。此外,淮安市還印發《淮安市殘疾人兩項補貼規范化管理精準化發放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進一步貫徹落實《江蘇省民政廳江蘇省財政廳江蘇省殘聯關于完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的實施意見》,規范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精準化發放,推動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高質量落實。今年1至6月,共發放補貼1.916億元,惠及57535人,精準發放率達100%。
(來源:淮安新聞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