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京津冀的暴雨洪澇災害,牽動著全國億萬人民的心。揚州藍天救援隊15名隊員第一時間赴河北涿州災區展開救援行動,其中有一位女隊員石若汐。昨日,記者連線一直奮戰在水災一線的石若汐,講述他們在涿州的救援故事。
驚險
人和舟都險些被洪水沖走
(相關資料圖)
“沒想到水會那么深,舟在水面如在湖里,水流很不穩定。”今年38歲的石若汐說。
8月1日凌晨隨隊出發,已經在災區奮戰兩日的石若汐向記者講述了多個驚險救援的場面,最驚險的一次,他們駕駛沖鋒舟轉移一位心臟病患者,轉移中因水流不穩定,沖鋒舟被沖走,還好隊友們及時應對,合力將舟拽回。
“我有操舟證,我和隊友們都持有五級救援資格證。”石若汐說,因揚州地區湖泊眾多、水系發達,他們曾重點訓練過水上救援,這次涿州被淹地區水情復雜,大家都能很好應對,平時訓練發揮了作用。
涿州被淹的區域,水深達四五米,有些地方甚至更深,部分樹木被淹得只個樹梢。石若汐稱,駕駛沖鋒舟要格外小心,避免被水中雜物傷及沖鋒舟,到時救援別人不成,自己反而有可能被困在水上。
“水流不穩,水下復雜,你不清楚被淹處之前有什么。”石若汐說,這比湖泊等水域要危險復雜得多,很可能一棵枯樹被淹沒,行駛中可能戳到沖鋒舟,造成舟翻,所以每一次大家都非常謹慎。
鏡頭
洪災面前當地人眾志成城
洪澇災害中,部分地區受到斷水斷電無信號的影響,石若汐說,她和隊友轉移一批受困群眾時,一個人在安全地帶向他們求助,希望能接出還在附近深水區受困的老婆孩子。
“他老婆帶著孩子,一個孩子三歲,另一個才三個月。”石若汐表示,兩天來,被困的母子靠著兩根黃瓜和僅剩的一點食物、水維持,再不將母親和孩子接出,怕有危險。
接到求助后,石若汐和隊友來不及多想,駕駛沖鋒舟載著求助男子,按照他的指引向深水區行去,最終將受困的媽媽尋到,隨后將他們運至安全地帶。
石若汐說,到了安全地帶,一位群眾將剛分到的水,硬要塞到她的手中,另一位群眾拿著領到的包子,讓她吃一個,看到群眾期待又善意的舉動,她的心暖暖的。
不僅是她,面對每一位救援的志愿者,被轉移出來的群眾都很感激。石若汐說,洪災面前,當地人眾志成城,有的群眾也很樂觀,覺得人安全很重要,等水退了,家還在。
暖心
聽到最多的話就是“謝謝”
“遇到水淺的區域,就蹚著水拽著艇將物資送到他們手里。”石若汐說,在涿州受災區轉移群眾,每一艘艇都有雙重作用,一些區域受困人數較多,有的上百人,全部轉運出去需要時間。轉運一次,他們就載一批物資返回,將水、面等應急物品分發給等待的群眾,解決基本生活需求。
石若汐說,除了普通的水、面等應急物資,有時群眾還會有特殊物品需要他們捎帶,比如奶粉,他們會一一登記,領到物資后就及時送去,一趟又一趟,每一趟聽到最多的話就是當地群眾一聲又一聲的“謝謝”。
“轉移小孩時,我就想到了揚州的女兒。”石若汐說,女兒今年9歲,每天都會留言讓她注意安全,詢問什么時候能回揚州。救援現場前幾天沒有信號,等到了有信號的區域,石若汐就會給女兒打個電話,告訴女兒剛和隊友轉移多少受困群眾,其中還有一些小寶寶,女兒成了她堅強的后盾。
參與轉運群眾100多人,送水送面送奶粉……單單是水就送了80多箱,如今,八寶粥等物資多起來,也需要他們幫助涉水轉送。石若汐說,一天下來,大家平均休息不了多長時間,為了保障體力,她和隊友們分組輪流,繼續在涿州水災一線忙碌著。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