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付各類人才獎補資金超過3000萬元,建設三類人才公寓超過8萬平方米,引進各類人才超過5000名(含大學畢業生)……近年來,宿城區堅持人才引領驅動,大力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區戰略,探索建設“一廊一帶一港”聚才高地,堅持“雙招雙引”同頻共振,不斷完善人才社交生活等配套服務,縱深推進“梧桐引鳳”人才引進和“鐘吾優才”人才培養計劃,不斷激活人才發展“一池春水”。
人才政策再升級 構筑引才“強磁場”
頂尖人才頂級支持、領軍人才重點支持、“鳳凰團隊”大力支持、青年人才優先扶持……日前召開的宿城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議,審議并通過了《宿城區“梧桐引鳳”人才引進辦法(2023—2025)》《宿城區“鐘吾優才”人才培養辦法(2023—2025)》,進一步完善該區人才政策體系,為更多人才在宿城區創新創業提供政策保障。
【資料圖】
據悉,《宿城區“梧桐引鳳”人才引進辦法(2023—2025)》更加突出產業發展、民生和考核導向,加大對頂尖人才、高校畢業生的支持力度。為全面優化人才培養體系,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培養壯大本土人才隊伍,《宿城區“鐘吾優才”人才培養辦法(2023—2025)》提出聚焦經營管理、專業技術、教育衛生、鄉村振興、直播電商、社會工作、文化藝術等領域,努力為推進宿城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撐。
迭代升級的人才政策,不僅力度更大、更具針對性,而且“含金量”十足,誠意滿滿。該區對頂尖人才及團隊,由原先給予不少于1000萬元,調整為采取“一事一議”方式給予500萬元至1億元,并新增多項資助。為了集聚更多優秀青年人才來宿城區創業,該區將給予青年人才5萬元至30萬元資助。
厚植“沃土”激活力 讓人才“近悅遠來”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一座城市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放眼當下,各地招才引才的手段不斷創新、力度不斷加大,掀起了新一輪“搶人大戰”。
用什么招攬人才?宿城區委書記陳偉以“三個第一”給出答案:宿城區始終把人才工程作為“第一工程”,把人才資源作為“第一資源”,把人才投資作為“第一投資”,牢固樹立“人才需要什么,我們就提供什么”的服務理念,積極構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務體系,全力營造“拴心留人”的人才生態。
提升人才“吸引力”和“集聚度”,既比“真金白銀”政策,又比“真心實意”服務。當前,宿城區加快打造“一站式”人才綜合服務中心,持續加大“人才投”“人才貸”“人才保”等金融支持力度,不斷提升人才生活服務配套水平,下大力氣解決人才關心的子女教育、配偶就業等“后顧之憂”,并堅持對頂尖人才實行“量身定制、一人一策”服務,努力讓各類人才獲得“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歸屬感。
“筑巢引鳳”搭平臺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近期,宿城區“樂業宿城·產業引才”校園招聘系列活動先后在臨沂大學、青島大學等18所高校開展,推動人才與城市“雙向奔赴”。
良禽擇木而棲,鳳非梧桐不落。今年年初以來,宿城區把人才作為強區之基、活力之源,全方位做好“引、育、留、用”文章,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為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智力支撐。
好的平臺載體,是推動科技創新的“強引擎”,也是人才作用發揮的“大舞臺”。今年,宿城區持續用好開發園區、創新平臺等載體,加快推進“一廊一帶一港”人才高地建設,高水平推動江蘇先進光源技術研究院、鐘吾人才集團等平臺發展,高質量打造宿遷激光裝備科技企業孵化器、宿城經濟開發區設計中心研發中心、南玻院(宿遷)新材料研發中心、光電綜合體四大人才綜合體,讓人才在宿城大地發揮最大價值。
宿城區堅持“發展大局需要在哪里,就把人才集聚到哪里”的理念,圍繞“3+4”產業體系和15條重點產業鏈,緊盯產業發展的“卡脖子”環節,進一步編制完善核心人才庫和緊缺人才圖譜,大力開展產才融合“三招三引”活動。同時,該區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進一步創新高技能人才引進培養模式,大力支持企業組建新型創新聯合體開展產學研合作,鼓勵支持職業院校開展“訂單式”培訓,努力造就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強支撐。不僅如此,該區全力集聚一批、培養一批與城市發展、民生事業、鄉村振興領域契合度高的優秀人才隊伍,努力以人才強區助力高質量發展。
(來源:速新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