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我蘇網訊 今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六部委聯合發文,要求將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在提檔升級的過程中,一些集中連片老舊小區往往成為改造的難點、堵點。為此,記者來到鹽城市前進合心花苑小區及萬戶新村片區改造項目進行探訪,看一看這些“老小區”如何在基礎設施、功能配套、后期維護等方面實現蝶變,讓居民過上“最新的生活”。
破拆圍墻 空間重塑讓居民更加稱意“合心”
走在位于鹽城市鹽都區潘黃街道的前進合心花苑小區內,道路干凈整潔,花園樹蔭下,老人們三五成群,聊天、下棋,十分愜意。但將時間倒回到幾年前,垃圾、違建和私搭亂接的電線,一度讓這里成為“臟亂差”的代名詞。小區住戶王持芳說:“十年前,我們這個小區垃圾滿天飛,違章建筑很多,路也不好走,現在我們小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設備很齊全,有晾衣桿、垃圾驛站、健身場所,綠化環境也優美了?!?/p>
這樣的改變發生在2019年的9月,那時小區被列為住建部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的首批試點社區。改造前的合心花苑由酒廠、鞋廠等8個老舊小區組成,有居民572戶,改造涉及范圍廣、隸屬單位多。潘黃街道東升社區黨支部書記謝小峰告訴記者,改造之初遇到的難題層出不窮,其中最困難的就是拆除原有小區之間的圍墻。為此,社區采用“黨支部+樓棟長+志愿者”的黨建引領治理模式,挨家挨戶做工作,打消群眾顧慮?!叭绻麌鷫Σ黄疲覀兊幕A設施建設無法進行,甚至連消防通道都打不通,但破圍墻、拆違章牽涉到部分居民的個人利益,有一定的阻力。為此,我們成立了8個黨小組,聘請了20名志愿者,18名樓棟長,幫助我們進行工作的推動?!敝x小峰說。
為了更好地與居民溝通,社區還將改造的項目一一列出,采用居民議事會的方式傾聽大家對改造的想法,并結合到最終改造方案中。最終,長達800米的圍墻和1500平方米的違建得以拆除,使得小區有了空間建設停車場和休閑運動場,部分樓棟也裝上了電梯?!艾F在有電梯了,更方便我們老年人下樓活動了,平時買菜也不怕東西拎不回家了?!本用裢醮鬆斦f。
“最老”小區逆齡生長 適老化元素讓人感受最美“夕陽紅”
逆齡生長也同樣發生在鹽城亭湖的萬戶新村。該小區建于1983年,是鹽城市區開發最早、規模最大的開放式小區,存在基礎設施落后、樓道破舊等諸多問題。居民韋宏良介紹,小區到了雨季積水的問題十分嚴重,樓棟口的水坑中一度能“養魚”?!拔以?987年住過來的,發大水的時候,我坐在房子前面的院子里面,一米多深的水,我用自己織的旋網就能在里面打到魚,水漲了以后很難排掉?!表f宏良說。
2020年9月,當地政府決定對小區進行改造,拆除地面違建602處,鋪設雨污管道2.1萬米,新增改造綠地6200平方米,提升小區生活環境。改造后,小區堅持建管并重,實行“社區黨委+物管會+物業公司”的融合治理模式,聘請215名“微網格長”“戶長”守護小區安定和諧。
考慮到小區35%以上都是老年人,萬戶新村在改造和后期服務中處處體現“適老化”的元素,增設助餐、助浴中心,改造了老年活動廣場,補齊了小區功能服務的短板,彰顯“最老的小區,最新的生活”的品牌效應?!叭f戶新村小區建設得很好,我們心里很愉快,老人在活動室打打球,打打牌,下象棋,生活在這里很幸福,很圓滿。”小區居民廖福如開心地告訴記者。
(江蘇新聞廣播/索浩陽 亭湖臺 編輯/趙夢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