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4月22日,一場關于新書《追尋教育的理想》的出版座談會在南京舉行,座談會由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社長顧華明主持。
《追尋教育的理想》是江蘇省教育學會會長朱衛國新近出版的教育研究理論專著。作者結合近40年來投身教育事業的經歷與經驗,記錄自己一步步追尋教育理想的理論與實踐。書中深入探討了近40年間,中國教育轉型發展的方方面面,內容涉及探索教育現代化、探尋教育體制機制、追求高品質教育、探索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探討高考綜合改革、建設法治教育等重要主題。
書中包含的 42 篇文章,大都是作者之前發表過的,在發表之時就產生了良好的學術價值、社會效益和讀者口碑。經過整理、補充、修改成書后,全書以大縱深筆觸全景式展示江蘇教育現代化 30 年的探索之旅,以切身感受深度剖析全省教育體制機制的改革以及作為一個參與者的心路歷程,既有立高處的宏觀鳥瞰,也有著平處的微觀剖析——課程、課堂、課業,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燦爛細節無不彰顯一位具有很強專業背景的教育行政領導的務實作風和學術素養。
現場,教育界專家圍繞“追尋教育的理想”這一話題,進行了探討和碰撞。對于書中" 高品質示范高中 "" 正確把握市場機制在民辦學校辦學中的作用 " 等章節內容,以及“沒有教學方法的創新就沒有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沒有減輕課業負擔就沒有實施素質教育”等觀點引發討論。
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江蘇省教育學會名譽會長楊九俊,曾長期在教學一線工作,他認為,如今的教育需要很好地在提質增效,輕負高質方面下功夫做文章,“不能是簡單地拼時間拼消耗,這個肯定是對孩子的素質培養,對他長遠的發展是不利的。”楊九俊說。
與會嘉賓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與思考。新書呈現了江蘇教育30年改革發展的不凡歷程,也見證了一種教育人生與人格氣象,歷史與個人兩種視角彼此交融;新書也是教育與出版視角的彼此聯結,引發對教育愿景的共同期待,教育人與出版人未來可以進行更多深度合作,共同為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貢獻力量。
本書作者朱衛國表示,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是永恒的主題。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落實到學校教育,特別是課堂教學,主要是一個教學方法的創新。“我是希望我們的廣大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間,一定要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改變傳統的教學關系,更多的讓學生去思考,把思考的權利,或者說把時間更多的讓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一種方式的創新有利于真正轉變我們的人才培養模式,我想實施素質教育也是其中應有之物。”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 沈一秀 編輯:陳茜)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