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訂單量比去年同期增長近30%,全年工業產值有望突破3億元。”近日,位于當涂縣經濟開發區的安徽環宇鋁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企業負責人陳鵬高興地向當涂縣法院執行干警介紹企業良好的經營狀況。
當涂縣法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環宇公司曾一度遭遇行業“寒冬”,作為被執行人,僅在該法院的應履行標的就有約3000萬元,如簡單采用財產拍賣、變賣償還債務的辦法,這家企業早就不在了。為實現雙方當事人利益最大化,該法院巧用“活封”執行措施,助企業“起死回生”。目前,企業已還清債務,經營持續向好,實現了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資料圖片)
遭遇行業“寒冬”
深陷債務“泥潭”
環宇公司是一家具有現代化鋁型材生產技術的民營企業,于2010年注冊成立,曾獲評“安徽省專精特新企業”。誰料想,這樣一家一度欣欣向榮的企業卻有著面臨破產清算的遭遇。
事情要從2015年說起。由于產能嚴重過剩,鋁業行業整體面臨危機,不少企業沒有挺過這次“寒冬”。環宇公司在這次危機中也“搖搖欲墜”,投資在建廠房停工、生產陷入停滯、大批債務接連到期。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陸續有企業開始起訴環宇公司要求償還債務。2015年至2017年,環宇公司僅在當涂縣法院作為被執行人的應履行標的就有約3000萬元,多位申請人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雖然環宇公司陷入債務“泥潭”,但公司的工業廠房、生產設備、原材料等資產仍具有相當經濟價值。因此多位申請人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對環宇公司的財產進行拍賣、變賣用來償還債務。
“只要給予一絲生存空間,我們還是很有發展潛力的,肯定能夠通過后續經營還清所有債務。”環宇公司負責人向執行法官懇切地說,公司陷入債務困境,是應收賬款未能及時收回、制成產品未能及時銷售、囤積大量原材料未能變現等情況所致。
經過對行業發展趨勢和企業債務形成原因的深入了解,執行法官也意識到,如果對涉案企業資產采取拍賣、變賣等強制執行措施,雖然債權人的權益能夠一定程度上兌現,但就環宇公司而言,強制執行后便再無翻身可能。執行工作面臨抉擇!
實施“活封”執行
難題迎刃而解
如何在保障申請人利益的前提下,做到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一?這是擺在法院執行干警面前的一道現實課題。
當涂縣法院執行局多次召開庭務會,認真探討研究執行思路。
“不斷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妥善解決涉執企業面臨的困難,這絕不是空喊的一句口號。環宇公司能夠做到如今的規模,來之不易。”在研討環宇公司執行方案的庭務會上,執行法官們的觀點趨向一致。
當涂縣法院將該案納入“四類案件”監管范圍,并按照監管程序和要求落實全過程監督,提前制定應急預案,涉敏感執行情況及時向上級法院及黨委請示匯報,防控各類風險,確保該案的執行工作穩步推進。
經過反復研討,最終確定采用“活封”代替“死封”的靈活執行策略。所謂“活封”是指該財物已被法院查封,但應能實際使用,或者法院不能直接使其使用價值暫時凍結,只是限制轉移等。
執行法官多次實地調查走訪、約談環宇公司負責人、溝通申請人,了解到環宇公司陷入債務困境,確為應收賬款未能及時收回、制成產品未能及時銷售、囤積大量原材料未能變現等原因所致。但征詢各債權人的想法和意見時,起初幾乎無人同意“活封”執行方案,認為風險大、兌現時間長,部分債權人甚至強烈要求對環宇公司資產進行拍賣、變賣以及時兌現自己的權益,案件執行工作一時陷入僵局。
“一邊是申請人迫切兌現權益的心情,一邊是涉案企業極有可能‘翻身’的希望,法院的執行措施至關重要,必須要讓雙方實現共贏,才是真正的司法為民。”執行法官多次溝通協調、逐一釋法明理、分析利害,打消債權人的顧慮,最終債權人接受了“活封”執行方案。
7年還清債務
經營持續向好
“我們一定把公司經營好,按時履行還款義務,保障企業正常運營,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環宇公司沒有忘記7年前的諾言,搶抓法院為其贏得的時間,設法盤活資產、恢復生產、加強管理,終于扭虧為盈,并于近期還清了約3000萬元債務,經營效益持續向好。
“公司能有今天的發展局面,得益于人民法院的鼎力相助。執行溫度換來企業出路,讓企業涅槃重生,這才是最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陳鵬說。2022年,環宇公司年鋁材產量超5萬噸,生產總值突破1億元,納稅金額140萬余元,吸納就業超200人,為社會就業、國家稅收等方面貢獻良多。
7年來,當涂縣法院執行干警們持續采取“活封”的執行措施來控制環宇公司財產,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持續跟進提示相關法律風險、不斷協調債權債務矛盾,在保障債權人權益的同時,將執行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降到最低。
“如果采取‘一刀切’的執行措施,像環宇公司這樣的民營企業就難以涅槃重生。我們要切實探索、創新執行工作方式和思路,不能讓民營企業因為執行案件而垮掉,力爭實現雙方當事人利益最大化,為涉執企業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務。”當涂縣法院執行局長朱宏才告訴記者。
通訊員 吳黎明 記者 賈克帥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