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鵬 本報記者 李彬
河北省滄州市青縣曾先后獲得“全國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中國設施蔬菜之鄉”等稱號,有著“京津果蔬后花園”的美譽。截至2022年末,全縣蔬菜播種面積26萬余畝,擁有蔬菜品牌30多個,向京津輸送高品質優質蔬菜100多萬噸。
春風送暖中,青縣一座座果蔬大棚排列整齊,飽滿的羊角脆甜瓜掛滿藤架,羊肚菌長勢喜人……果蔬飄香的背后,離不開青縣金融機構對產業的有力支持。
(資料圖片)
信用貸款支持特色產業
“1斤羊肚菌能賣100多塊錢呢!”青縣胡白莊村的村民張國亮說起自己種植的羊肚菌,不禁喜上眉梢。
張國亮種植羊肚菌剛開始并不順暢。他一開始只有冷棚,后來為了擴大規模,想上鋼架大棚,但是一個棚就要投資30多萬元,后續還有接種、培養基、分揀、烘干等一系列投入,資金周轉成了難題。正在他一籌莫展之際,青縣青隆村鎮銀行的工作人員了解到他的情況,伸出援手,不到一周時間,為他發放了信用貸款200萬元,授信3年,無需抵押,隨借隨還,讓他的種植水平上了新臺階。
為破解農戶貸款難問題,青縣青隆村鎮銀行積極推進“無感授信”金融服務模式,村民通過村黨支部引薦擔保,完成信用戶評定后,無需任何抵押,足不出戶就能在手機上完成貸款。接下來,張國亮還打算繼續通過貸款提升大棚的智能化水平。在村鎮銀行的貸款支持下,張國亮堅定走在科技富農的創業路上。
金融支持做大龍頭企業
青縣振西蔬菜專業種植合作社是當地有名的蔬菜龍頭企業,占地2000畝,年產值2000萬元以上。該合作社負責人張樹森就自己的蔬菜種植經歷,打開了話匣子:“2011年我就從青縣農村信用聯社貸款了,從10多萬元到100多萬元,一直合作了10多年。現我們有230多個大棚,每年還要增加3到5個,都是在信用社的貸款支持下建起來的。大棚多起來需要人手,現在不光我們村的村民不用外出打工,就連周邊村的很多村民也到這里上班,在合作社,一個婦女每天能掙到140元,比外出打工強多了。”
在青縣農村信用聯社的貸款支持下,張樹森帶領合作社通過了綠色蔬菜認證,并積極生產有機蔬菜。這僅是青縣金融機構大力支持蔬菜產業的一個縮影。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青縣銀行機構為162戶農戶發放蔬菜產業貸款5012.01萬元,帶動當地1萬多名村民就業。
大棚保險保障豐收成果
“不但感謝信用社發放貸款,還要感謝人保財險提供保障,一年幾百元的保費不多,卻能在關鍵時刻保住半年的收成。”提起春節前的一場災害天氣,張樹森仍心有余悸,“當時,雨雪壓垮了大棚,眼看就到了羊角脆上市的黃金時機,如果不能及時修補大棚,半年的辛苦就白費了。”讓他感到欣慰的是,災害發生后,人保財險青縣支公司第一時間開啟綠色通道,提供理賠資金,幫助修補大棚,確保客戶預定的羊角脆甜瓜及時交付。
據悉,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青縣7家財險公司推出設施農業保險,覆蓋播種面積2萬余畝,理賠超過900萬元。
據滄州銀保監分局相關人士介紹,2023年,該局圍繞滄州市發展京津高品質蔬菜基地工作部署,積極推動各項金融政策落地生根。截至一季度末,滄州市涉農貸款較年初增長12.69%,普惠型涉農貸款較年初增長14.49%,農業保險保障同比增長67.45%。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