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代表夏澤翰8月7日在中國日報網撰文稱,截至2023年7月,全世界共有1157項世界遺產,分布在167個國家,其中多處世界遺產已經成為旅游勝地。中國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寶庫。
【資料圖】
世界遺產與旅游業相輔相成
文章指出,世界遺產憑借對全人類的突出價值而獲得高度認可,它們可以創造就業,增加收入,促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世界遺產與旅游業相輔相成,世界遺產是主要的旅游景點,而旅游業又可以向公眾展示世界遺產,并提升對其重要性的認知,進而獲得經濟效益。
在不斷發展壯大的世界里,國際和國內旅游大幅增加,這給世界遺產地及其周邊社區同時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促進旅游業發展、提升游客參與度以及增加文化交流,對世界遺產地而言大有裨益,有助于推動相關的保護和研究、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增進當地社區福祉、提升全球對其重要性的認識。然而,在認可度和知名度不斷提升的同時,世界遺產地也面臨著一系列威脅,包括過度旅游、污染、遺產完整性和真實性受損以及非法的文物貿易。
若不能進行適當管理、采取可持續措施,快速發展的旅游業所帶來的威脅可能會對這些遺產的獨特價值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很顯然,只有推動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才能在可參觀和保護遺產之間達成平衡。
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尋求在游客、環境以及當地社區之間構建和諧關系,可以緩解傳統旅游業的負面影響,這對世界遺產地而言至關重要。為確保旅游業可持續發展以及妥善管理游客流量,景點管理者必須與所有相關的公共機構進行有效合作。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揮重要作用
文章進一步表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與可持續旅游項目推出了一種以利益攸關方之間的對話和合作為中心的新方法,旨在將旅游規劃和世界遺產管理相結合,在促進旅游業發展的同時,保護好自然與文化資源。
世界遺產與可持續旅游項目創建了國際合作框架,推動各部門協調行動以保護遺產、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此舉對于保護這些獨特的自然和文化遺址的完整性至關重要,這些遺址代表了我們的過去,呈現了我們通往現在的旅程,屬于我們所有人。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寶庫。從長城到安徽黃山,從四川九寨溝到甘肅莫高窟,這些遺址不僅具有重大的歷史、文化和自然意義,還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萬游客。
中國的諸多世界遺產坐落在脆弱的生態系統中,容易受到環境影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攜手甘肅省以及世界銀行,加強當地機構在文化遺產同創意方面的能力與技能建設,促進地方創意經濟發展,建設具有韌性、包容性且極具活力的城市。
總而言之,世界遺產是人類共同遺產,是維系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紐帶。保護自然和文化遺產不僅僅是在保存我們過去的共同遺產,也有助于構建一個更加可持續的未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