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日,自然資源部公布了全國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崇川區入選,首批示范期為2023年至2025年。
科學利用、效益優先
崇川區持續提升土地“含金量”
多年來,崇川區堅持以集中推進集約,以集聚促進節約,通過城市空間優化、工業提質增效、城鎮低效用地利用,增加發展空間,以更高的城市建設品質和資源利用效率彌補主城區土地資源匱乏、發展空間有限的短板,全區低效用地再開發、生態修復保護工作成效顯著。近三年,全區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15%,建設用地地均GDP產出水平提升率13%,五山及濱江地區獲評江蘇省最美生態修復案例。
崇川區充分運用節地挖潛、盤活存量、退二進三、工業上樓等方法解決全區項目用地瓶頸問題,讓存量土地實現倍增效益。依托專業園區和科技服務業特色基地、車聯網先導區、國家級眾創空間、都市工業綜合體等創新載體吸引產業項目集聚,為企業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搭建平臺,近五年,吸引280余家億元以上優質企業入駐。
自全市第一宗都市工業綜合體地塊落地崇川,至今,崇川區已有 4 個在建都市工業綜合體項目,面積共計 839 畝,建筑面積約 102 萬平方米,平均容積率在 1.8 以上,已吸引100多家高質量關聯企業落戶,其中不乏聯想智慧城市研究院、國研智庫等行業龍頭和一流服務平臺,產城融合、產業集聚發展和全產業鏈推進的新業態基本成型。
依托發展主題樓宇經濟,“向空中要地”,提升垂直度,樓宇經濟成為新的發展引擎。大力推進低效用地的轉化,結合“破舊片區更新”和“節地提效”工作,對舊城、舊村用地及低效產業用地統籌再開發利用,年均盤活低效存量用地超過3000畝,存量土地供應率超過七成。唐閘歷史工業城鎮“舊城換新”節地模式獲評2021年江蘇省節地模式10個先進典型案例之一并被通報推廣,兩個產業園被選為2022年省工業用地提質增效典型案例。
來源丨南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