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備受關注的民心工程。近年來,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堅持以民為本,聚焦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三個關鍵節點,創新部署“三率提升行動”,進一步提高居民的參與率、同意率和滿意率。老舊小區改造不僅繪出了最大“同心圓”,更改出了居民群眾的幸福新生活。
城東街道新橋北村建成于上世紀80年代,各類基礎及配套設施較為落后,被列入了今年的老舊小區改造計劃。在前期摸底中,建設單位充分聽取居民意見,特別是針對排水不暢等問題對癥下藥,及時調整了雨污分流改造方案。“有部分化糞池的進水口比出水口還要低,導致排污不暢,我們現在把出水口的標高降下去,又新建了部分管道。” 南通市崇川區市政局城市建設科科員顧超說,眼下,雖然小區改造還沒有完全結束,但雨污分流系統已經發揮了作用。尤其是前段時間,密集的暴雨天氣也沒有給小區帶來嚴重積水。
老舊小區改造涉及的環節多、主體多,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也多。學田街道金鑫苑自啟動改造以來,業主們積極響應,自發擔起了義務監督員。“業主自己監督房前屋后的施工,每個樓道選派三名質量監督員負責公共部位的施工,小區業主委員會再組成質量監督組,負責整個小區公共部位的質量監督。” 金鑫苑業委會主任施偉說,從檢查施工質量到跟進施工進度,大家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成為小區改造參與各方的粘合劑和智囊團。
從“要我做”到“我們一起做“,也讓居民們切實享受到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實惠。晚上八點,在北郭東村南區的小廣場上,居民們自發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展現自我。過去,這里雜草叢生、垃圾滿地,舊改過程中,按照居民意見,這里被改造為居民休閑娛樂的場所。而為了守住這份“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居民們自發成立了志愿者服務隊,主動參與到小區管理中來,現在,小區自治管理的制度越來越健全,小區環境整潔有序。
2020年以來,南通市崇川區按照“一街道一特色、一小區一方案”原則,已累計完成了112個老舊小區的改造,今年還有40個正在改造之中,而到“十四五”末,崇川區2000年底前建成的小區將全面完成改造。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