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0時45分,經過110分鐘的轉體施工,玻璃廠路向北打通工程上跨隴海鐵路立交橋兩條定向匝道順利完成轉體作業。這是河南省首次成功實施不等高的兩座曲線橋同步、同向、同側跨隴海鐵路轉體施工。
玻璃廠路上跨隴海鐵路立交橋,由南北向的主線橋和西向北、北向西兩條匝道組成,這3座高架橋都將采用轉體橋技術施工。該段工程為何采用轉體橋施工技術?為何不是三橋同轉,而是先實施兩條匝道轉體?轉體中有哪些洛陽的特色技術作支撐?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跨越7股鐵道,上跨隴海鐵路立交橋“先建后轉”減小影響
玻璃廠路向北打通工程,南起九都路、北至瀍澗大道,全長2.85公里,主要為高架快速路結構,是增強隋唐洛陽城宮城區周邊區域通行能力的重要標志性工程。
其中,玻璃廠路上跨隴海鐵路立交橋,是整個工程的“咽喉”區段,對整個工程的完工起到決定性作用。
從施工進度來看也是如此。目前,該工程玄武門街以南和春都路以北區段的建設已大頭落地,跨隴海鐵路的200米左右區段仍在最后攻堅中。
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玻璃廠路上跨隴海鐵路立交橋,共跨越南北7股鐵道,同時還有沿線區域的電力光纖、立柱支架等遷改任務,如果采取常規施工方法,不僅會對隴海鐵路這條東西向大動脈造成更長時間、更大范圍的斷行,還會對玻璃廠路向北打通工程的工期帶來影響。
為最大限度減小施工對鐵路運輸的影響,降低施工安全風險,我市決定對玻璃廠路上跨隴海鐵路立交橋采用“先建后轉”的方法施工。該負責人介紹,與傳統架橋機鋪設作業相比,采用轉體作業方案,效率會提高數倍。
兩條匝道轉體95度,平均每分鐘轉體1度
施工單位中國通號(鄭州)電氣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玻璃廠路上跨隴海鐵路立交橋一共有3座轉體橋,這在全省乃至全國都較為少見。其中,西向北匝道全長144米,北向西匝道全長130米。
昨日上午,率先實施的是橋墩位于隴海鐵路主線北側的西向北、北向西兩條匝道轉體作業。為保證此次轉體施工安全,橋梁在影響鐵路接觸網安全范圍內轉動時,必須確保該段隴海鐵路接觸網停電配合。
“兩條匝道都設有曲線加寬段,平行最近距離僅0.7米,增加了轉體難度。”該負責人介紹,在轉體時兩座曲線橋需確保同步、同向、同側,施工精度要求極高。
8時55分,確認供電斷網后,轉體施工正式開始。兩座曲線橋均以每分鐘1度左右的速度同步、同向、同側實施了95度轉體。在完成轉體后,施工單位又進行了精細調校,在預定的110分鐘內圓滿完成轉體任務。(注:110分鐘包括開始的斷網,后期的數據校對、恢復電網等時間)
支撐轉體結構,采用洛陽本地企業的產品
所謂轉體施工法,就像挖掘機鏟臂隨意旋轉一樣。施工前,在橋墩上預制一個轉動軸心,以轉動軸心為界把橋梁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部為整體旋轉的橋墩、橋體,下部為固定墩臺、基礎。這樣,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利用轉體球鉸將橋梁主梁轉體,與設計線路重合,隨后與兩側橋梁實現合龍貫通。
轉體橋施工,難點在于穩定的速度和高強度的支撐力。這次轉體的順利實施,最重要的支撐轉體結構就采用了洛陽本地企業的產品。
“球鉸是轉動體系的核心,也是轉體施工的關鍵結構。”施工單位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轉體采用的球鉸和轉動系統,由中國船舶七二五所洛陽雙瑞特裝公司設計、制造、安裝。這是繼去年洛陽地鐵1號線跨隴海鐵路轉體橋施工后,該公司的拳頭產品再次為洛陽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助力。
主線橋與匝道因存在高度差不能同時轉體,計劃下周擇期實施
在兩條匝道轉體成功后,不少群眾關注,玻璃廠路上跨隴海鐵路立交橋的主線橋為何沒有同步轉體?
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主線橋和兩條匝道的高度差為5.1米,主線橋的橋墩高度超過了兩座曲線橋的高度。如果三橋同步轉體,主橋墩會影響兩條匝道順利轉體。因此,按照設計方案,該立交橋采用三橋分兩批集群轉體的方法來施工。
該主線橋跨度達140米、寬24米、重量1.43萬噸,目前也已建設完成。與兩座曲線橋的轉體橋墩位于隴海鐵路北側不同,主線橋的轉體橋墩在隴海鐵路南側。記者昨日在現場看到,主線橋施工現場的滿堂架正在拆除。
按照計劃,下周施工單位將擇期實施主線橋轉體作業。屆時,主線橋將逆時針轉體84度。隨后,施工單位將繼續對該立交橋的剩余部分進行施工,預計在8月底前完成玻璃廠路向北打通工程的主體建設任務。(記者 李東慧 通訊員 郭為忠 石曉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