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進來坐,進來坐,謝謝姑娘又來看我啦。”近日,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漣城街道左程村潘莊組82歲的王秀英,見到助老員林東芳又來到她家,滿心歡喜,和往常一樣,樂呵呵地迎上前去。林東芳進屋后,一邊和王老太聊著,一邊拿起掃帚打掃屋子,接著又給王老太洗衣服……這是漣水縣分布在各鎮街、村(居)社區的220名居家養老員,堅持七載如一日,上門為高齡老人,特困供養,低保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開展助餐、助潔、助購、助醫等居家服務的縮影。今年以來,居家養老員們已上門開展助老服務24800人次,被老人稱為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孝順兒女”“暖心兒女”,成為近年來漣水縣推進養老服務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大亮點。
漣水縣60周歲以上老人達22萬余名,其中特困供養老人4783名,空巢獨居、失能老人1232名,低保、低收入家庭中的困難殘疾人6599名。漣水縣聚焦“一老一小”民生關切,從滿足老年人兜底性、普惠性、高品質養老服務需求出發,堅持政府主導、民政主辦、政策支持、社會參與、市場推動的原則,構建起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公辦民辦,公建民營養老機構、新興區域養老中心為支撐的“1+5+N”多元化養老、助老、惠老新體系,托起老人幸福“夕陽紅”,提升老人幸福感、獲得感,“漣頤康養”服務品牌效應日益彰顯。截至今年7月,已建43家養老機構,其中公辦養老機構27家,民辦養老機構16家,新建區域性養老中心3家,漣城、高溝2個區域性養老中心正在籌建之中,年內還將建成16個村(居)、社區養老互助睦鄰點。2018年以來,每年為2.53萬名高齡老人及低保、特困供養人員中的重度失能老人提供上門助餐、助潔、助急等服務,為300多名高齡老人進行適老化改造……多元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構建起養老服務新高地,打造了“漣頤康養”新品牌,有力推進漣水縣新時代養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漣水縣科學制定并實施“十四五”養老服務事業發展規劃,對鎮街敬老院全面實施提檔升級改造,鎮街敬老院面貌煥然一新,特困供養人員幸福安度晚年;積極探索敬老院公建民營改革路徑,成功對東胡集鎮敬老院進行公建民營改革試點,試點四年來,老人們在這里深深感受到了貼心、熱心、暖心服務,這里的工作人員把老人當親人,老人把工作人員當家人。投資4000萬元的縣社會福利中心,是漣水縣公辦示范性養老機構,房屋建筑面積16528平方米,設計床位400張,中心為本地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和社會有需求的老人提供養老服務,每年入住近百名老人。中心設施完善,服務優良,集老人生活照料、飲食起居、休閑娛樂、醫養康養為一體。老人小病不出中心,大病及時送醫,護理人員24小時都為老人提供周到滿意的服務,老人們笑靨如花,晚年生活幸福。
今年5月建成運行的九如城朱碼康養中心是漣水縣首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改革試點,一期工程投入300萬元,設計護理床位150張,該中心實行“縣建縣管、管辦分離、公建民營、醫養結合”運營模式,由上海九如城集團為老人提供專業養老服務。中心運行以來,在滿足區域內特困供養人員供養需求的基礎上,將養老服務觸角向周邊鎮村延伸,為相鄰鎮村有需求的社會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康復、健身娛樂、心理疏導等全方位、專業化養老服務,同時與社區衛生、文化、體育等服務社會功能有效銜接,老人們在這里共享天倫之樂,茶余飯后,在這里聊天、打牌、下棋、練書法。嵇莊村八旬老人韓志中入住該中心一個月時間,體重從原來的95斤增加到103斤。他逢人便說:“以往兒女常年在外地工作,只剩我一人在家,飲食起居都很困難,買菜做飯,頭疼感冒都請鄰居幫忙,如今,中心為我們解決了養老難題,在外工作的兒女們也更加放心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