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上村的古街美食,紫山村的古韻民風,馬集村的花海民宿,北村的荷塘水街……漫步在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的鄉野田間,目之所及,花木葳蕤,一片欣欣向榮的氣象。
地理位置上,銅山區呈“C”型環抱徐州主城區,經濟運行質效穩居全市領先,“富民強村”是銅山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何以富民強村?怎樣建設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銅山在田間地頭探索,用實干擔當作答:上半年,夏糧總產達43萬噸,49個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完成投資額21億元,1個鄉鎮、8個鄉村獲批省級美麗宜居示范鎮(村)。銅山用喜人的收獲場景,裝滿一籃子甜味“夏天”。
【資料圖】
合作創新“立題” 集體“聯農”增收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鄉村振興之路才能越走越寬。怎樣幫助面臨發展瓶頸村集體找到可持續的發展動能?銅山將目光鎖定在田間,從土地規模化種植入手,開展“黨建+股田制”助推富民強村行動,促進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鄉村發展后勁。
棠張鎮躍進村是銅山區首批“股田制”試點村,成立合作社后,該鎮引導農民帶地入股,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躍進村黨總支書記馬杰算了一筆賬,“土地由合作社進行托管耕種后,每畝地每年以1000斤糧食為村民保底收益,剩余純收入以3:3:4的比例進行分紅,村集體和合作社各占三成,村民占四成,這樣村民就能卸下耕作重擔,騰出雙手致富。”截至今年6月底,銅山實施“黨建+股田制”的鄉村已發展到89個,經營土地面積達7.9萬畝,所有試點村經營業績均實現穩步增收。
自然村規模小、缺乏項目投資資金、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既是個性問題,也是實現鄉村振興亟待解決的共性問題。銅山在隸屬不同村、掌握不同資源的鄉村間搭起“跨村聯建”立交橋,幫促村的發展短板在聯動中得到最大限度補足,攜手發展成為了優秀的解題答案。
在黃集鎮,一個1560平方米的糧倉是“跨村聯建”的生動注解。“我們左莊村靠近主干道,建糧倉有位置優勢,但資金有限,而附近的鄆城村有幫促資金卻苦于一直沒能找到好項目。”左莊村黨支部書記孫子茹介紹,在鎮里的“撮合”下,兩個村決定攜手發展,左莊村和鄆城村各拿出160萬元建設糧庫,倉容量3560噸。今年麥收季,新建成的糧倉正式啟用,輻射周邊7000畝糧田。
有了有益嘗試的范式,銅山幫促村間的“跨村聯建”也變得“一拉就響”。2022年,銅山區整體幫扶資金項目資產的凈收益率達到了8.5%以上,越來越多的資金以整合的方式投入到好項目中。
生態筑底“破題” 鄉村“興農”宜居
白墻黛瓦綠樹,小橋流水人家,是畫卷亦是現實。在銅山,一個個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爭先蓄力破繭而出,幸福生活應運而生。
近年來,銅山區在278個行政村推進景觀化整治改造,各鎮(街道)村容村貌和村內公共空間“顏值”得以大幅提升,形成呂梁、微山湖—大運河、漢王城郊三大特色田園片區,建成省特色田園鄉村6家,市特色田園鄉村10家,美麗宜居村莊、綠美村莊、水美鄉村等300多個,柳泉鎮北村村和利國鎮西李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
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流量密碼。銅山立足當地生態稟賦、順應自然本色,推進鄉村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挖掘出鄉村的“綠色潛力”,讓群眾吃上“生態飯”。
一到假期,位于柳泉鎮的二郎家庭農場就格外熱鬧。農場負責人李陽告訴記者,“我們以優質山地葡萄栽培為主導產業,建設親子研學基地、團建拓展基地和康養中心,讓農場成為集旅游、教育、康養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觀光體驗。”位于漢王鎮中心的紫山村,環繞紫金山而建,東臨拔劍泉景區和漢王水庫,依山傍水,環境優越。從紫金山自然景觀起筆,紫山村探索“黨支部+公司+農戶”發展模式,建立“需求、資源、項目”三個清單,實施支部引領、鎮旅游公司牽頭、農戶和商戶參與的機制,有效整合分散的資金、閑置住房、剩余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截至目前,招引落地文化旅游項目50余個,輻射帶動農戶100余戶,戶均增收超過2萬元。
市場思維“解題” 暢通“富農”路徑
蹚一條增強集體經濟活力、拓寬富民增收渠道的新路,離不開市場的檢驗。而全面激活鄉村資源,則要求更好實現資源、資產經營增值。
銅山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發展物業租賃、生產服務、‘飛地’經濟、股田制等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探索村企聯建、村村抱團、村社融合等實現形式,這些有助于推動集體經濟發展由資源開發向資產經營轉變的有效方法都可以積極嘗試,從而進一步盤活農村資產,確保年底集體經營性收入超過50萬元的鄉村達140個以上。”
農業全產業鏈的布局,增加了當地農民就業創業機會。目前,銅山區已逐步形成設施茄果類蔬菜、特色大蒜等10個超10億元產業集群,培育各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10家,全區80%以上的農戶逐步參與到農業產業化生產鏈條中。
與此同時,銅山積極構建“互聯網+農村綜合服務網絡”,推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與農業全產業鏈深度融合,現已經建設1個智慧農業園區、3個數字農場(牧場、漁場),形成了房村樂器配件、茅村多肉植物、大許蜂蜜制品、三堡板材家具、棠張蠶絲制品等10個規模電商專業鎮。以農村電商等新業態讓更多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涌現出一批愛農村、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農人”。
畫里鄉村,錦繡銅山。打開這幅產業興、農業強、鄉村美的畫卷,傾聽徐州銅山正在訴說的鄉村振興的故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