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超1.4萬畝,年產值超7億元,規模為鹽城市之最!如今,葡萄產業已成為鹽都農業的特色支柱產業,與種植規模1.3萬畝、年產值近10億元的“鹽都草莓”漸成“雙珠”輝映之勢。
(資料圖片)
近年來,鹽都區立足本地資源稟賦,瞄準全產業鏈建設總目標,大力推動葡萄產業高質量發展,把葡萄產業打造成為鹽都區農民增收致富的金色名片,以小葡萄開啟鄉村振興的“甜蜜模式”。
“三化”培大育強
優化政策扶持。鹽都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特色產業發展,先后出臺《關于加快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政策意見》《鹽都區農業全產業鏈建設方案》等一系列政策,重點扶持落戶在特色園區里,規模在100畝以上的高檔設施大棚、智能溫室大棚等特色產業項目,為葡萄產業升級發展“保駕護航”。
深化園區建設。聚焦“一鎮一園一特”,立足現有資源稟賦,科學規劃布局,做強基礎配套,狠抓項目招引,全力打造張莊葡萄產業園、郭猛現代農業產業園兩個特色農業園區,推動葡萄產業集群集聚發展。郭猛現代農業產業園獲評鹽城市4A級農業園區。
強化品牌塑創。堅持產品質量提升和特色品牌建設兩手抓,采取綠色防控方式,使用生物農藥、有機肥料,保障葡萄質量安全。目前,全區共有33個葡萄產品被認定為“綠色食品”。積極推動區域公用品牌“鮮之都·鹽都”和地域品牌“張莊葡萄”聯動發展,加強宣傳推介,不斷提高鹽都葡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全區20多個產品在省內外各類葡萄評比大賽中摘金奪銀,張莊葡萄正積極申報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三新”提質增效
引進新品種。經過數年發展,鹽都區目前主栽品種有夏黑、巨峰、陽光玫瑰等優質葡萄品種。近年來,為了迎合高端市場需求,先后引入妮娜皇后、南太湖特早、遼峰等新品種12個,極大豐富了葡萄品種結構,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搭載新技術。與南京農業大學、鹽城市農科院等科研院所開展技術聯姻,大力實施葡萄提質增效工程,加快推廣應用設施大棚促早、“飛鳥”架省工等栽培技術,通過控產量、提品質的方式,種出市場認可度高的優質葡萄。每串葡萄留果60粒左右,單穗重1.6斤左右,畝產葡萄控制在3000斤至3500斤。
增添新裝備。瞄準建設智慧農場的目標,在郭猛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勝家庭農場進行數字農業項目試點,通過增添傳感器、補光系統等智慧裝備構建物聯網數據采集系統、物聯網控制系統、視頻圖像系統、物聯網云平臺系統、葡萄補光系統、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等六大系統,推動葡萄全程“智能化”生長。試點的葡萄田實現畝均人工成本支出減少15.8%,整體經濟效益提高17.3%。
“三融”強鏈延鏈
農工融合延鏈條。依托現有葡萄資源,鹽都區瞄準食品精深加工發展領域,強化招商引資,先后引入三創農業烘干項目、純璽葡萄酒加工項目等食品加工項目,對本地優質葡萄進行加工與包裝,進一步提高葡萄產品附加值,延長葡萄產業鏈條,推動葡萄產業轉型提質。
農旅融合繪畫卷。借助城郊地理位置優勢,以葡萄為媒介,全力推進“農業+旅游”,加強創意開發,編排精品線路,開發休閑觀光、親子采摘、農事體驗等功能,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打卡,帶動周邊農戶增收致富。2022年,“蘇韻鄉情”鄉村休閑旅游農業(鹽城)專場推介暨“葡寫美景 萄醉郭猛”鹽都葡萄節在郭猛鎮舉辦。全區葡萄產業年接待游客達100萬人次,直接收入超2億元。
農商融合拓銷路。搭上電商直播熱潮,推動生產基地與抖音、淘寶等知名電商平臺合作開展直播帶貨,同時興建葡萄冷藏保鮮庫,健全冷鏈物流體系,改進儲運保鮮技術,讓鹽都葡萄可以新鮮直達市民餐桌。先后在美團、拼多多等各大平臺開設鹽都葡萄專賣網店50多個,電商年銷售額超1000萬元。
“三聯”同富共贏
建立產業聯盟。2018年,在葡萄種植能手劉以勇的發起下,國勝家庭農場理事長潘國勝等人自發成立了鹽城葡萄聯盟,實行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標準、統一收購、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的“七統一”模式,種植精品葡萄,“抱團”合力闖市場。精品葡萄批發價格每斤約25元,是普通葡萄批發價格的3倍左右。
興辦集體農場。張莊街道為重塑“張莊葡萄”品牌,整合現有資源,通過采取土地流轉“小田變大田”的模式,成立了龍海、西徐、錢莊3個集體農場種植精品葡萄。其中,錢莊集體農場葡萄總面積80畝,產值達260萬元,除去生產成本,可增加集體經營性收入50萬元。同時,農場可提供10個固定長工、50個臨時短工就業崗位,優先招用本地低收入戶入園務工,增加農民收入。
開展村企合作。積極發揮龍頭企業聯農帶農作用,探索構建“龍頭企業+集體農場+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實行“訂單種植銷售”模式,種植戶所生產的葡萄全部由龍頭企業托底收購外銷,確保收購價不低于市場批發價,畝平純收益保底達到7000元,讓葡萄種植戶獲得穩定收益,錢袋子越來越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