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時就是來社區辦業務,正好看到有招聘的信息,就咨詢了,沒想到就找到了滿意的工作,真是意外收獲。”王師傅高興地說。家住宿豫區豫新街道江山社區的王師傅想換一份離家近的工作,在社區人社服務專員的幫助下,經過篩選、比對了近10余家企業的招聘信息后,通過積極聯系、走訪招聘單位,并根據崗位要求對王師傅進行了一對一地輔導,最終,王師傅成功應聘轄區一家物業公司經理助理的職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招聘送到家門口,就業崗位也可以在家門口找到。在宿豫區豫新街道江山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服務大廳內,專門設置了“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區域,區內大屏滾動播放該社區附近以及全區大型企業的用工信息,并設置專人專柜為前來咨詢的市民介紹講解。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就業是民生之本,為進一步加強基層公共就業和社會保障平臺建設,滿足各類就業需求,今年,宿豫區啟動建設“家門口”就業服務三年行動計劃,通過打造一批“家門口”就業服務站,推進就業服務端口前置、重心下沉,讓群眾真正享受到“就業在身邊”的幸福感。
宿豫區人社局副局長邢劉說:“我們深入企業走訪,對他們的崗位需求進行梳理、排查、匯總,集中通過站點發布招聘信息。截至目前,全區已經建成了各類站點十余個,組織開展各類招聘活動超過40場次,發布信息崗位超過10000個。”
創業是就業之源,助企就是穩崗。近年來,宿豫區充分發揮創業孵化基地等平臺,推動創業孵化基地高質量發展,增強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在宿遷中礦智能裝備研究院有限公司,數名高校研究生正在進行數據核對、產品研發等工作,在這里,他們可以享受相應人才政策以及企業為人才提供的全方位保障。
“我是中國礦業大學的在讀研究生,已經來公司一年多了,主要從事機器視覺相關的研發工作,以項目為依托,把項目跟課題相結合,一體化進行研究。我感覺這邊的條件非常不錯,政府的支持措施也很多,不管是住宿還是工作環境都挺好。”宿遷中礦智能裝備研究院有限公司員工賀之彬說。
一直以來,宿豫區聚力打造專業孵化載體,以孵化帶動主導產業集聚,加速匯聚優秀科技企業和創新人才,營造更好的創新創業就業生態。宿遷中礦智能裝備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筑夢云創孵化器孵化成功的60多家實體之一,主要從事機器人與智能裝備、機器視覺與智能檢測等多項科技型研發工作,研發成果已經與京東物流、百威啤酒、北斗星通等多家企業達成合作,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
“我們的計劃是立足整個宿遷,面向長三角,把我們主營業務機器視覺以及工業設備、工業技術,通過宿遷這個平臺,首先面向長三角,再到珠三角,然后到全中國。”宿遷中礦智能裝備研究院有限公司運營總監閆俊說道。配套完善、功能齊全、高效服務的孵化載體是培育優質企業的基礎。筑夢云創孵化器是由宿遷電商園區國有平臺公司負責管理,主要以打造數字經濟產業集群為核心,重點培育電子信息產業,形成軟件開發、大數據應用、人工智能等產業發展體系,整合各方資源,為入孵的科技企業量身定制培育方案,形成產業服務生態圈。
宿遷數琢軟件工程有限公司研發經理徐哲說:“園區除了在當地組織人才招聘活動外,還組織到省外高校進行招聘人才,人才來到這里后可以享受人才補貼、人才公寓等。”“在經營過程中,公司報的一些科技項目、人才項目,筑夢小鎮在政策支持上給予了我們很大傾斜,包括眾創空間種子資金的支持,相當于是共建。”閆俊說。
當前,筑夢云創孵化器發展勢頭迅猛,已入駐孵化實體數60多家,其中在孵創業實體中大學生創業實體數有30家,孵化成功實體數41家,孵化成功率100%,孵化遷出率98%,累計帶動就業人數850人以上。
筑夢小鎮運營公司總經理周帥說:“創立孵化器的初衷是想讓更多的人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筑夢小鎮的初衷是一樣的。我們做的事情是助力、成就夢想,給他們搭建這樣一個平臺,經過兩到三年的發展,今年正式獲批了國家級企業孵化器,也獲批了江蘇省創業示范基地備案名單。我們會積極創建更多榮譽,給企業做加持,吸引更多的人才來這里創業、就業,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
(來源:宿豫區融媒體中心 編輯/趙恩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