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三夏大忙,江蘇各地緊緊圍繞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大力推進新農機、新技術、新產品的示范應用,助力夏糧豐產豐收、秋糧生產提質增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在常州武進區前黃春平家庭農場內,百畝田地金穗飄香,一臺收割機正沿著“回”形進行收割作業,而駕駛室卻空無一人。隨著機器的轟鳴聲,透著香氣的麥穗不斷被收割機“吞”入,留下一排排整齊的麥茬。
常州武進區前黃春平家庭農場負責人季曉中說:“能夠實現無人駕駛,因為它的底盤履帶是一前一后的,可以實現原地360度掉頭,以前我們可能要前進后退兩三次,它現在能夠一次性完成。 ”
相比普通聯合收割機,這臺無人駕駛收割機能按照事先規劃好的路線作業,每小時可完成5畝麥子的收割作業。此外,該收割機的糧倉容量為1.2噸,如果糧倉將滿,會發出警報,機器能自動返回到設定點,開始卸糧。
常州武進區農業綜合服務管理中心農機推廣科科長陳浩萍說:“這個項目是2022年常州市級‘智能化農場’項目,它要實現耕、種、管、收四個環節的全程智能化作業。”
據悉,目前常州武進區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已達96.77%,涵蓋耕翻、種植、植保、收獲、烘干和機械化秸稈還田六個環節,有力提升了農業機械智能化水平。小麥收割,“搶”字當先。在鹽城市響水縣黃海農場,300多臺套大馬力收割機參與搶收,保障13萬畝小麥在5天時間內收割完畢。
鹽城市響水縣黃海農場十四生產區主任丁前進說:“我們把它換成小的割刀,可以達到每小時5公里的速度。”
此外,江蘇各地還加大濕糧收購力度,并積極發揮烘干設備的作用,加緊烘干,提升儲糧品質,為夏糧豐收保駕護航。據悉,全省小麥收獲已達94%,夏收工作接近尾聲,省農業農村廳要求各地密切關注天氣,及時調度生產情況,確保15日前完成夏收工作。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黃元 武進臺 鹽城臺 徐州臺 大豐臺 編輯/劉璐)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