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4月27日,首屆農產品未來加工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論壇在泰興市開幕,第三屆國家農產品加工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年會同時舉辦。
本次活動由國家農產品加工產業科技創新聯盟、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泰興市人民政府、中華全國工商聯農產商會主辦,由泰興市農產品加工園區等6家單位承辦。活動以農產品未來加工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為主題,邀請了多位院士、知名專家學者,匯聚了全國500多家加工類企業,展示了最新的技術成果,安排了預測產業技術、科技創新助力發展、果蔬加工與制造等方面交流活動。
泰興市委書記張坤從“泰興在哪兒”“泰興怎么樣”“泰興想干嘛”三個方面介紹了泰興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他希望進一步打通“產學研用”創新通道,讓更多創新成果和產業項目在泰興“落地開花”。全面提升泰興農產品加工和食品工業發展水平,以農業現代化為全面現代化筑牢根基,全力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泰興實踐新篇章。
為促進農產品加工提檔升級,加強果蔬加工核心關鍵技術創新,本次活動中,國家農產品加工產業科技創新聯盟成立了果蔬加工與智能制造專業委員會。泰州市委書記朱立凡、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王鳳忠共同為果蔬加工與智能制造專業委員會揭牌。泰興市市長劉文榮、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王鳳忠共同簽署合作協議,共建中國(江蘇泰興)農產品未來加工創新研究院。
中國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副司長邵建成說:“農產品加工業作為鄉村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頭連著農業和農民,一頭連著工業和市民,是與‘三農’最近與百姓最親,與耕者謀利為食者謀福的富民產業和民生產業。”邵建成介紹道,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超過19.1萬億元,相當于汽車制造業的兩倍。“可以說農產品加工業正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支撐,成為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內容和關鍵要素。”邵建成認為,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需要順應新的市場環境,采用新的技術條件,開發新的功能價值,彰顯新的特色品質,用好新的營銷手段,構建新的產業集群。
疫情之后,“懶宅經濟”火熱,預制菜滿足了人們對“美味+便捷”的需求。目前食品企業紛紛擠進預制菜賽道,2021年新注冊預制菜企業超過萬家,截止2022年上半年,內地預制菜及其相關企業已超過7萬家。
2009年3月,泰興市委市政府在泰興市東北部成立集加工、物流、科研、信息于一體,規劃面積為22平方公里的泰興市農產品加工園區。經過十余年深耕,園區逐步成長為以“農”字品牌為優勢、精深加工為方向的專業特色園區。
2020年,園區提出“鮮食之都”的產業發展定位和“長三角之胃”的區域發展目標,由農產品粗加工、初加工產業向鮮食產業供應鏈上下游延伸,積極打造“鹵味、快食、面點、果飲”四大產業集群,創建“五鮮食品理念”即鮮奇、鮮美、鮮潔、鮮時、鮮活。其中,以預制菜為主的快食產業集群初具規模,依托各種“采摘節”“推介會”等助力實施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戰略,全面推動當地食品工業向長三角乃至全國快速發展。江蘇昀曦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市場為導向,致力多種類、多樣化、多層次食品開發。公司涌現出河豚預制菜等一系列市場認可度高的預制菜。“過去要吃河豚,只能到酒店,現在有了預制菜,買回去就能在家吃!”公司總經理成曦說。
2021年,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指導下,泰興農產品加工園區完成了“鮮食之都”創建規劃。“鮮食之都”的審核機制、認證機制、退出機制以及質量體系標準正在逐步呈現。
(來源:江蘇廣電泰州中心站/沈驍 通訊員/徐路沈凱 編輯/高予宸)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