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南通市海門區正余鎮青正村的“青禾雜糧專業合作社”,第一道分揀工序正在忙碌運轉,帶著泥土和砂礫的大豆經過機器篩分后進入下一道挑選工序。近年來,青正村堅定產業強村之路,發展“青禾雜糧專業合作社”,帶動本村及鄰近區鎮村民種植雜糧增收,合作社先后被評為省“四有”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新型農民合作組織建設先進單位。
記者在青禾雜糧專業合作社看到,保鮮庫房、篩選車間、烘干中心、包裝車間內,雜糧收儲加工各工序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工作,據了解,合作社已有儲量1500噸冷庫一座、CCD彩色色選機3臺、16噸烘干機4臺,去年還追加投資800多萬元升級雜糧清選分級包裝流水線,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品質較好的會精選一部分出來留作下一季的種子,其余的通過線上線下渠道銷售,我們線下主要銷往長三角地區大型農貿市場。篩選出來的品質相對不高的,我們就機械粉碎,做成飼料提供給家禽家畜養殖場。”正余鎮青正村黨總支書記仇棟敏介紹。去年,合作社共收購銷售大豆、黑豆、芝麻、蠶豆、菜籽等雜糧10000噸,總銷售額8000萬元。
據介紹,青禾雜糧專業合作社采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民”的經營模式,通過覆蓋雜糧種植前中后全過程的一站式服務,解決了農民種子選購、種植技巧、成品銷路等問題。“現在我們整個村總共有630余戶在種植特色雜糧,還帶動周邊幾個村以及鄰近區鎮近萬畝的農田種植特色雜糧,特色雜糧產業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常規作物相比,種植雜糧有更好的效益,每畝能夠提高200到300元的收入。”仇棟敏介紹。
(來源:海門區融媒體中心 編輯/趙恩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