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五一臨近,不少市民已經按耐不住,同學聚會、暢聊,外出踏青、旅游。然而,旅游途中如果接觸鳥類市民務必注意防護。4月26日,記者從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獲悉,兩位常州市民近日就因為接觸了鳥類,住進了ICU。
家住常州天寧的錢老先生今年69歲,平時身體一直挺硬朗。半個多月前,他突然出現發熱、咳嗽癥狀“一開始并沒有太放心上,在家里吃點藥,沒想到高燒依然不退,后來呼吸都不太順暢了。我趕緊來到常州一院做了CT,醫生說肺上有嚴重的感染。”錢大爺住進了病房,后續化驗等檢查結果確診為鸚鵡熱,“大爺的免疫功能嚴重受損,肝腎、心臟、消化等功能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重癥醫學科主治醫師王瑰介紹。
無獨有偶,錢老先生所住的病房里,另一位還在接受治療的王先生前一陣也是出現了發熱不退的癥狀,吃藥打針都不見效果,還伴有咳嗽、氣促等情況。經檢查,王先生也被診斷為鸚鵡熱。
王瑰介紹,鸚鵡熱又稱“鳥熱”,是由鸚鵡熱衣原體感染引起,病原體主要寄生在鳥類或家禽的組織、血、糞便甚至生活環境中。人體感染鸚鵡熱衣原體后,可引發類似流感的全身癥狀,如發熱,且以超過39 ℃的高熱多見,出現神經系統癥狀(頭痛、譫妄等)和消化道癥狀(嘔吐、腹痛等),此病進展快,重癥比例高,可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王先生的家里飼養了不少鴿子,較易遭受感染。而錢大爺壓根不喜歡養鳥,卻為什么會被鸚鵡熱“盯”上了呢?詳細了解后,醫生找出“蛛絲馬跡”。原來錢大爺雖然不養鳥,但由于鄰居養鴿,經常有鴿子在他家的陽臺停留,平時少不了與它們有“親密”接觸,很可能與此有關。王瑰表示,鸚鵡熱主要經呼吸道傳播,也可以通過直接接觸進行傳播,皮膚破損、黏膜及消化道等途徑也會引發感染。老年人由于免疫力相對低下,容易引發呼吸衰竭、重癥肺炎、多器官功能受損等。因此,盡早明確診斷并開展精準治療非常重要。
據悉,經過對癥治療,兩位患者的病情都已有所好轉。專家對記者表示,喜歡飼養禽鳥類寵物的市民應向正規售賣商購買觀賞鳥,切勿購買來歷不明或可疑生病的寵物。同時,要定期對環境進行消毒,接觸禽鳥或可能沾染其分泌的排泄物時要佩戴口罩,接觸后用流動水、肥皂或洗手液徹底洗手。一旦出現發熱、咳嗽、氣促、頭痛等癥狀時,及時到醫院就診。
(來源:江蘇廣電常州中心站/謝博涵 通訊員/劉華聯 李祉萱 馮凱 編輯/徐金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