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就是要全面查清全市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等農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資源家底。鹽城市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需要做土壤性狀普查、土壤類型普查、土壤立地條件普查、土壤利用情況普查、土壤數據庫構建、普查成果匯交匯總六項工作。
(相關資料圖)
【土壤性狀普查】
通過土壤樣品采集和測試,普查土壤質地、容重、有機質、養分、酸堿度、鹽分、重金屬等土壤理化指標;普查土壤生物群落的生物量、活性、物種和功能多樣性、重要功能種群組成等土壤生物學指標。
【土壤類型普查】
以土壤二普形成的分類成果為基礎,通過實地踏勘、剖面觀察等方式核實與補充完善土壤類型。同時,通過土壤剖面挖掘,重點普查地表以下1米深度范圍內障礙類型、分布等。
【土壤立地條件普查】
重點普查土壤野外調查采樣點所在區域的地形地貌、母巖母質、水文地質、植被類型等情況。
【土壤利用情況普查】
重點普查樣點所在區域范圍內基礎設施條件、種植制度、耕作方式、作物產量水平等基礎信息,肥料等投入品使用情況,農業經營者開展土壤培肥改良、農作物秸稈還田等做法和經驗等。
【土壤數據庫構建】
構建標準化、規范化的土壤空間和屬性數據庫,并對數據成果進行匯總管理。空間數據庫包括土壤類型圖、土壤質量評價圖、土壤利用適宜性評價圖、地形地貌圖、道路和水系圖等。屬性數據庫包括土壤性狀、土壤障礙及退化、土壤利用等指標。構建土壤數據管理與應用平臺,對數據成果進行匯總管理。
【普查成果匯交匯總】
組織開展市級、縣級土壤普查成果匯總,包括圖件成果、數據成果、文字成果和數據庫成果。開展土壤質量狀況、土壤改良與利用、農林牧業生產布局優化等數據成果匯總分析。利用普查取得的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狀、剖面性狀和利用情況等基礎數據,分析土壤質量,評價土壤利用適宜性。分析40多年來土壤變化趨勢及原因,提出防治土壤退化的措施建議。開展耕地土壤鹽堿、酸化等專題評價,提出治理修復對策。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