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武漢市創建全國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城市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正式印發,提出將不斷提升城市綠色貨運配送服務水平,著力破解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難題,有效促進社會物流降本增效,助力區位交通優勢加快轉化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樞紐鏈接優勢,加快打造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打造“153060”城市高效配送圈
《實施方案》提出,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支持鼓勵商貿流通企業創新發展,加強各部門協同配合,完善城市貨運配送管理體制機制,共同推進貨運配送規范、有序、綠色、高效發展。
(相關資料圖)
《實施方案》明確,將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在城市貨運配送網絡、新能源車輛、通行便利、配送模式、市場培育等重要領域率先突破,選擇若干重點區域先行先試形成示范,不斷優化城市貨運配送體系。同時,建設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監測服務平臺,加強配送企業日常監管和服務質量考核,提高貨運配送公共服務質量,提升貨運配送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實施方案》明確,創建全國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城市目標:培育一批運作高效、服務規范的城市綠色貨運配送企業,支持一批綠色低碳、循環共用的物流運輸裝備運營服務平臺,建設一批集約智能、功能完善的城市貨運配送樞紐,發展一批銜接順暢、資源共享的城市配送新模式,到2025年10月,實現城市綠色貨運示范企業較創建初期車輛平均日單車行駛里程提高20%、噸公里運輸成本降低10%、周轉量能耗降低3%,建成功能健全、資源集約、協同共享的城市綠色貨運配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形成以干支銜接型物流園區、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站為支撐的城市貨運配送三級網絡體系,打造15分鐘內完成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30分鐘內實現干線運輸與城市配送高效銜接、60分鐘內實現相鄰城市互聯互通的“153060”城市高效配送圈。
資料圖
新增超300個末端共同配送網點
為優化城市貨運配送節點網絡布局,武漢將結合產業布局和“四港、一核三翼、三集群”物流空間布局,建設5個以上干支銜接型樞紐,服務區域間甩掛運輸、多式聯運、倉儲集散等物流服務需求,形成鐵路、航空、公路等多種干線運輸方式與城市配送之間的快速銜接。
《實施方案》明確,將充分匹配全市生產、生活資料配送需求,大力發展“多用戶共同配送”模式,布局建設8個以上公共配送中心,開展采購、集貨、分揀、存儲、理貨、加工、送貨、信息處理等物流業務,推動配送中心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升級。
社區物流配送站面向物流末端“最后一公里”,承擔社區內生活物資集散、電商快遞配送、生鮮配送等功能,《實施方案》提出,充分利用郵政、商貿等現有終端網點,進一步完善城市末端配送體系,新增投入300個以上末端共同配送網點,建成覆蓋15分鐘社區生活圈以及住宅小區的智能末端配送體系,滿足“最后一公里”配送需求。
新增充電樁4萬個
隨著全球環保理念的不斷興起,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未來物流配送的重要趨勢。《實施方案》提出,將加快新能源車輛及標準化載具推廣應用,鼓勵支持企業采購和應用列入推薦車型目錄的自主品牌新能源配送車輛,推動城市配送車型向標準化、專業化、廂式化、清潔化發展,新增新能源城市配送車輛4500輛,到2025年10月,城市配送領域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占比力爭達到80%。
為保障新能源物流車輛高效運行,《實施方案》鼓勵城市配送企業與供電企業深度合作,創新商業模式,引導企業參與新能源車輛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貨運車輛集中式換電站建設落地,新增充電樁4萬個,城市配送新能源貨車與充電樁的配置比例不高于4:1。
在物流標準化工作方面,發揮托盤標準化試點企業帶動作用,加快標準托盤、標準物流周轉箱(筐)等物流載具推廣應用,鼓勵發展帶板運輸,完善構建循環共用體系。支持叉車、貨架、月臺、運輸車輛等上下游物流設備設施標準化改造。推動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引導快遞企業簡約包裝,減少二次包裝。
逐步減少燃油貨車通行證發放
為確保配送車輛通行更加便利高效,武漢將持續推進新能源物流配送車輛便利通行政策,提高新能源物流配送車通行便利程度。公安交管部門將劃分城市配送車輛通行區域,設置綠色物流區、零碳控制區和適度管理區,合理規范配送車輛的通行時間,建立城市配送車輛通行區域和時間的動態調整機制。加強配送車輛通行證件審批管理,按周期逐步減少燃油貨車通行證發放比例,引導支持城市配送車輛新能源化發展。
進一步優化城市配送車輛通行管理和停靠裝卸政策措施,《實施方案》提出,將制定配送車輛停放措施,在商場、超市等有密集裝卸作業需求的區域,設置城市貨運配送車輛專用臨時停靠裝卸點200個以上。
依托全市交通運輸、商貿流通、農貿物流、醫藥流通、郵政快遞領域大型骨干物流企業,武漢將建立物流配送應急保障“白名單”制度,分類分級建立物流配送應急保障重點企業、設施和運力清單,保障應急狀態下貨運物流通暢。
中心城區大型商超共同配送比例超5成
如何創新城市配送運輸組織模式?《實施方案》提出,鼓勵發展“集中采購+共同配送”“集中倉儲+共同配送”“連鎖采購+統一配送”“網訂店取”各類配送組織模式廣泛應用,中心城區大型超市(賣場)、連鎖店等商貿流通企業采用共同(集中)配送比例達到50%以上。推廣末端自提配送模式,鼓勵快遞企業和便利店合作,發展“互聯網+自建門店/合作便利店”模式。
《實施方案》提出,鼓勵發展“聯運+城配”模式,加快推進公鐵、鐵水、陸空、陸水等多式聯運與城市配送有效銜接,支持企業開展多式聯運業務和高效中轉集散業務,加快實現干線多式聯運與城市配送物流信息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推動物流運輸全程“一單制”發展。
在城市冷鏈物流配送模式創新方面,《實施方案》提出,鼓勵發展“連鎖直銷+冷鏈配送”“生鮮電商+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等新型冷鏈物流運作模式。鼓勵企業建設冷鏈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和冷鏈流通全程溫控平臺,提高冷鏈物流監控效率和公共信息服務水平。
(注:圖片及素材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電話:027-85721622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