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培機構的眾多廣告詞中,“不過包賠”是最閃亮的那一個,它給許多考生送去了“定心丸”,也讓不少人遇上了麻煩事。
近日,潮新聞“記者幫”剛處理完一起教培機構“退費難”的問題,今天,溫州的潘女士又聯系上了我們,投訴尚德機構未能兌現“不過包賠”的承諾。
(資料圖片)
“不過包賠”是保障還是“坑”?
潘女士是80后,已經工作多年的她已連續兩年報考浙江大學MBA。考慮到進入名校的難度較大,經朋友介紹,潘女士在2021年通過企業微信號認識了尚德機構的銷售人員。在一眾考研培訓課程中,潘女士選擇了“特供筆試獎學金協議班”,并支付了全款16800元。
該課程主要由線上錄播課和直播課組成,共計100多個課時,包含邏輯、英語、數學和作文四門課程,其最大的賣點為考生若未被錄取可享受“保障服務”。
從全國范圍看,近年來各大高校MBA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大多在155分到175分之間。尚德機構在該課程中承諾,考分超過140分且完成了50%以上課程的落榜考生可申請1萬元退款,其他未達條件的考生可選擇免費重新學習所有課時。
2021年,考了154分的潘女士在“一戰”中落敗,尚德機構以“已學課時未達標”為由拒絕了她的退款申請,并為潘女士重新擬了一份合同,免費再學一次,“保障條款”與上次相同。
2022年,再次參考的潘女士得了160分,雖然沒能達到A區最低投檔線,但可以選擇調劑去B區的高校。“但今年太‘卷’了,超線3分都沒有學校接受我的調劑申請。”潘女士說。
經過兩次失敗,潘女士不愿繼續在尚德機構上課,今年特意學滿了課時的她向客服提出了退款。潘女士告訴記者,客服對已學課時沒有異議,但要求她出示研招網(教育部開設的以考研為主題的官方網站)內被高校拒絕錄取的截圖才能退還1萬元。
碩士研究生招考流程中存在“未錄取證明”嗎?
“考過研的小伙伴應該都清楚,像我們這樣調劑失敗的考生,研招網后臺是不會有什么反饋的,有些學校甚至沒有查看我們的檔案。”潘女士表示。
目前,各大高校的碩士研究生錄取工作基本都已接近尾聲,記者在潘女士提供的研招網截圖中看到,她的三個調劑志愿仍停留在“調劑申請已提交至招生單位”,沒有進入下一個流程。
記者從多名曾參與過國家統招碩士研究生考試的考生處了解到,未達任一分數線或經調劑但未能進入復試的考生都無處獲得“未錄取證明”;進入復試的考生若未被錄取,學校會在官網上公示,有的學校還會發送一條短信或郵件給考生。
那么公示信息以及短信或郵件能作“未錄取證明”嗎?尚德機構客服告訴潘女士,不行。“我5月9日咨詢了尚德,他們當時回電表示只接受研招網的截圖。”潘女士說,“后來又說可以幫我問問能不能用其他證明材料,但現在十幾天了還沒答復。”
過分加重消費者的責任條款可能是無效的
5月22日上午10點左右,記者嘗試聯系和潘女士對接的尚德機構工作人員,經多次撥打,對方電話都無法接通。隨后,記者通過企業微信加上了潘女士的班主任李老師。亮明記者身份后,李老師表示會安排負責理賠問題的售后人員回電。截至發稿,售后人員暫未回電,但在下午3點30分左右,潘女士告訴記者已接到尚德機構的電話,對方表示同意退還1萬元。
天眼查顯示,與潘女士簽訂培訓合同的甲方“武漢尚德在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已于2022年11月11日變更公司名稱為“武漢之道在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名下共有522條因“教育培訓合同糾紛”而被起訴的記錄。
“消費者在遇到類似的糾紛時,首先應和商家積極協商,溝通無果的可撥打12315要求市場監督部門介入協調,或者選擇向法院提起訴訟。”浙江永大聯合律師事務所律師陳嘉頤說。
陳嘉頤表示,通常這種要求證明消極內容的條款,比如本案例中要求消費者提供根本無法取得的證明,屬于過分加重消費者的責任,可能會被認定為無效條款,也可能會視情況認定消費者已經完成舉證責任,從而滿足申請保障金的條件,平臺應當按約發放保障金。
陳嘉頤還指出,該類條款在各類格式合同中屢見不鮮,即便其可能因為效力問題得不到法院支持,但要確認該條款的效力、成就情況等,往往需要大量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而消費者在簽訂合同初期提出修改格式條款的訴求通常也難以得到平臺的同意,故平臺會大量使用此類條款,在最大化降低自身風險的同時,給予消費者一些較難實現的承諾。
“當然,對于消費者而言,無法苛求其在簽訂合同時花費大量時間研究條款,所以在這種環境下,應注意謹慎區分平臺給予的承諾,保持合理的心理預期。”陳嘉頤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