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雖至,暑意未減
放眼溧陽高新區
機器轟鳴、腳步鏗鏘
(資料圖)
在重慶大學溧陽智慧城市研究院項目施工現場,南北區施工作業高效推進,300余名工人正冒著高溫抓工程進度,以確保項目于九月底陸續交付。在配備了全球最先進冶煉工藝流程和技術的溧陽寶潤鋼鐵煉鋼車間,一批成鋼順利下線,一座現代化不銹鋼“夢工廠”正蓄勢待發……重點項目的相繼落地、開工、投產正持續匯聚起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今年以來,溧陽高新區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上級各項決策部署,突出“兩聚兩提升”工作重點,交出了一份富有“含金量”的半年度成績單:實現工業應稅銷售收入1204億元,同比增長82.7%;動力電池、智能電網、高端不銹鋼等主導產業展現出更強大的動能。其中,動力電池產業上半年產值達409.2億元,同比增長29%;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時創能源科創板成功上市。
“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奮勇爭先,踔厲奮發,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飽滿的熱情,全力打造‘科產城’深度融合樣板示范。”溧陽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潘益明表示,園區將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精神,圍繞“品質城市攻堅年”總體要求,錨定“創成國高新、邁向科產城”的目標愿景,聚焦興產業、聚勢強創新、聚力優環境,為我市“六大品質”量質齊升、“十項工程”百花齊放、加快建設蘇南綠色崛起品質城市展現“高新”擔當。
作為全市經濟發展的主引擎、主陣地、主戰場,高新區抓緊高質量產業項目建設,挺起了實體經濟的“脊梁”。今年上半年,園區已引進5000萬元以上項目17個,包含百億元項目3個、超30億元項目1個、超億元項目10個。52個重點工業項目加快推進,開工率84.6%,投產率48.1%。
重大項目接二連三落地投產背后,是溧陽高新區緊扣“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圍繞項目干”發展目標的一以貫之。目前,園區已排定下半年計劃:持續做強以“2+2+X”產業集群為代表的創新型產業體系,在“強鏈、補鏈、延鏈”上展現新作為,培育打造具有全國一流影響力的現代化產業地標,力爭工業應稅銷售凈增800億元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過45億元,動力電池產業規模超過1200億元。
不久前,跨國化工巨頭巴斯夫與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成立聯合研究中心,聚焦電動汽車和儲能領域先進材料和解決方案,這對于推動電池技術的創新和進步,以及推動可持續能源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科技創新是園區蓬勃發展的第一引擎。2022年度園區綜合評價再度位列省級高新區第一位,成功實現“五連冠”,并連續三年獲得省政府督查激勵;上半年共舉辦各類科創活動16場,吸引超3000名行業頂尖人才匯聚溧陽。潘益明介紹,園區將加快構建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主體、科技型中小企業為基礎的創新型企業矩陣,進一步提升天目湖儲能研究院、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等科創載體能級與運營質效,全力爭創國家清潔能源材料技術創新中心,確保國高新創建邁出實質性步伐。
發展的根本落腳點在民生
更在于城市品質的整體提升
“家門口多了那么多高品質的學校,能在這里生活真的很幸運!”隨著南師大幼兒園、南師大實小、南師大實中的相繼落地,家住園區的居民時常發出這樣的感嘆。
對此,溧陽高新區將繼續秉持綠色發展理念,統籌加快優質學校、醫院、人才公寓、商業綜合體等各類配套設施建設,重點加速推進宋莊、古瀆、余橋片區更新提升,全力提升城市功能適配度,構建全要素資源保障體系,以一流環境、一流服務實現產業、人才、科技有效貫通,以實施一批標志性、示范性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推動城市能級從量的積累到質的躍升,促進品質城市不斷“提檔升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