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開年調研的第三站來到了雨花臺區。
此次調研,韓立明重點走訪了三家企業、一個園區,并檢查建筑領域、“九小場所”安全生產工作。
(資料圖片)
這場主題為“擴內需、強產業、增動能”的調研,無論走訪企業的產業發展模式還是園區的產業布局,都能從中窺見“數字經濟看雨花”的鮮明標識和責任使命。
調研關注哪件事?
調研中,韓立明說出了她的期許:“雨花臺區產業特色鮮明,要緊扣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加快推動數字經濟、都市工業、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以拼的精神、爭的作風、比的成效,全力沖刺一季度開門紅。”
圖源:南京日報
隨著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創新的不斷深化,平臺經濟快速發展。去年年底完成D輪融資的眾能聯合致力于打造一站式工程設備租賃服務,去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17%。韓立明了解公司情況后,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企業堅持立足實體經濟,深化要素融合創新和平臺標準化建設,加強行業數據挖掘和綜合利用,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探索設備安全狀態監測預警機制,更好賦能傳統行業領域轉型升級。
上個月一同赴港參加經貿交流活動的佗道醫療,近兩年在醫療導航和手術機器人領域不斷推出創新產品。韓立明表示,要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支持企業堅持“四個面向”,堅持產學研深度融合,不斷探索進取,努力成為核心技術能力突出的創新主體。
最后走訪的勝科納米,是國內半導體分析領域的“隱形冠軍”,落地于軟件谷芯創產業園。現如今,南京推動工業重回主城,雨花臺區提前布局新型都市工業。軟件谷芯創產業園作為集成電路專業園區,正是雨花臺區首批都市工業園。
韓立明對于園區的發展提出了要求:園區是推動產業集群發展的主陣地,專業園區和都市工業園要堅持“特而精”的發展方向,更加突出集約化、專業化、特色化,圍繞強鏈補鏈招引上下游關聯企業,圍繞構建創新生態優化環境,不斷培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點。
此外,韓立明還會同安全領域相關專家,以“四不兩直”方式深入建筑工地、“九小場所”等,察看重點部位消防設施,了解安全檢查機制落實是否到位、值班人員是否持證上崗、安全培訓是否及時規范等。
逐“浪”前行,布局新賽道
多年深耕,雨花臺區已經成長為南京的“科創之核”。作為全市重要的經濟板塊,雨花集聚了超3800家軟件企業,創造了全市35%、全省近20%的軟件業務收入,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居主城第一。
從“全面創新、全域高新”細化到“打造新濱江、建設數字城”,定位明確,目標高遠,雨花的發展愿景變得更加清晰。
新春第一會上,雨花臺區以三年為期,部署了“全面創新、全域高新”三年發展目標和重點工作,特別提出加快打造新型都市工業增長極,明確到2025年新型都市工業總產值達到300億元。
正如韓立明所說:“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加快推進‘全面創新、全域高新’新雨花建設,為全市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注入強勁動能。”
回首來路,雨花靠軟件產業起家;繼往開來,雨花要讓數字經濟當家。
數字經濟浪潮中,雨花認識到自身短板,軟件體量不夠大,把鏈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瞄準“軟硬結合”目標,以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把握“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大趨勢,緊跟工業互聯網、元宇宙等未來產業,加速布局車載操作系統、高端工業軟件等一批產業新賽道,為南京打造世界級軟件產業集群“挑大梁、作支撐”。
今年,雨花計劃全年確保完成簽約項目投資總額708億元,億元以上項目80個。瞄準招商方向,雨花把“數字經濟”作為總體方向,堅持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新型都市工業“雙輪驅動”,并創新研發“招商電子地圖”,通過招商地圖、實景信息、智能招商管理等功能模塊,一圖展示全區重點土地樓宇資源情況。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雨花臺區同步發布深化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建設、提升科創載體運營成效等“兩全兩新”攻堅項目,逐項明確責任單位、細化任務指標,確保創必成、爭必勝。
人才方面,雨花聚焦人才“引育留用管”全鏈條,正在制訂科學家集聚區建設工作意見,推動雨花從“工程師”集聚區向“科學家”集聚區邁進。以軟件谷為例,2023年,軟件谷計劃實現軟件業務收入2750億元;新增涉軟企業350家,總數超過4100家;新增涉軟從業人員2萬人,總數達到36萬人;新增上市企業3家;力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900家。
“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奮勇爭先的雨花踔厲奮發。明確航向,雨花將從項目招引、“打造新濱江、建設數字城”創新驅動培育產業生態等多方面入手,在高質量發展中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雨花新篇章。
標簽: 雨花臺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