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漣漪佳絕地。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擁有酒類釀造、肉制品加工、粗糧飲料、調味品生產等食品產業體系,形成了“兩主兩優”農業體系,即優良食味稻米、規模畜禽主導產業和蘆筍、食用菌優勢產業。
漣水縣以建設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為契機,將漣水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打造成“縣域電商中樞”,緊扣“人才培育、網貨打造、資源鏈接”三大要素,著力構建電商助農新格局,讓農村電商服務和支撐工作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
(資料圖)
加速人才培育一站式服務 點燃電商助農“強引擎”
漣水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位于紅日大道17號,交通便利,設施齊全,設有電商運營中心、網貨選品中心、直播中心、創業孵化中心等功能區域,搭建了人才培育“云拍檔”服務體系,方便電商企業和創客網商輕裝前行,成為漣水電商人才“孵化器”和集聚高地。
為促進電商主體發展壯大,該中心向全縣提供電商孵化及運營指導、政策宣貫、圖片設計、供應鏈整合、店鋪診斷、營銷推廣、項目策劃等“一站式”服務,指導了5家以上企業轉型升級,服務40余家企業和創客,同時涌現出胡秀芹、顏剛、吳紅軍、楊成榮等大批典型電商人物,越來越多的漣水人積極投身于電商助農中。
人才是第一資源,也是電商助農的“引擎”。“鄉村振興紅色主播”是漣水縣重點扶持的一群電商帶頭人,也是特色文化和產品的“代言人”,通過授課、實操、競賽等方式協助培養紅色主播IP,“王美人”“漣水倩子”“高溝小孔”“鐵牛往事”“村主任沈柳冰”等漣水小有名氣的電商達人,已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流量”擔當,為漣水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目前,已有悅之暢商貿、云霓商貿、丹彤食品、城市視角傳媒等9家電商企業入駐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整合資源,豐富業態和服務,推動入駐企業走上高速發展之路。
以貨為先優服務 土貨出圈變“新寵”
電商助農核心在“貨”。漣水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以特色網貨為重點,不斷優化網銷標準供應鏈服務,多次開展質量安全和標準應用監管行動,推動農產品電商化、品牌化,挖掘出水果玉米、金湯酸菜魚、玫瑰花茶等精品網貨,同時鼓勵企業進行深加工創新,以蘆筍、千張、粗糧等為原材料開發各類新產品,延長產業鏈條,提升銷售利潤。其中,2023年漣水縣特色網貨展銷暨鄉村振興網紅代言人直播大賽還評出10款特色網貨進行重點扶持打造,推動了縣域網貨供應體系建立,助力農貨變網貨,網貨變爆品。
同時培育“漣農優品”品牌,以縣域品牌整合漣水縣N款農產品,包括今世緣酒、草雞蛋、紅薯粉絲、金絲黃菊、瓜蔞子、醬醋調味品等,不斷修煉農產品品質內功,增強整體競爭力。
電商集聚資源鏈接實現共富
電商助農要實現內外部資源的“鏈接”。充分發揮漣水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大腦中樞”作用,鏈接渠道、媒體、政策、達人、網貨、企業、站點等環節,集聚增強電商經濟整體創收能力。
漣水縣已建成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1個、鎮級電商物流綜合服務站13個、村級電商物流服務點57個,形成了“縣有中心、鎮有站、村有點”的鏈接服務網絡,導入金融便民、社區團購、快遞收發、企業招聘、農品內循等資源,通過與縣人社局、銀行、商貿流通銜接,完善地方站點服務配套設施,打造出村口“CBD”。
漣水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建設的網貨選品中心征集了30余類特色網貨,為帶貨主播與涉農企業搭建匹配平臺,也成為對外展示本地文化與產品的新窗口。
本著“資源整合,交流促合”的原則,漣水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提供一個主播與主播交流、貨與貨對接、主播與企業幫扶、電商企業與涉農企業合作、企業與企業互動、服務類機構與企業賦能的綜合性平臺,形成一個電商產業集聚區;幫助當地企業鏈接抖店、淘寶、拼多多等主流平臺,并開展一系列消費幫促行動;策劃舉辦網貨展銷會、直播大賽等線上線下聯合促銷活動,助力漣水縣農特產品出村進城,打響品牌。
除此之外,還開展電商企業與涉農企業交流活動,促進網貨甄選和人才對接;并發起百紅助百企直播行動,凝聚與引導新業態新力量參與電商助農工作。
激活農村電商原動力,迸發鄉村振興大能量。在電商共富的征程上,漣水以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為集聚陣地,以特色產業為支撐,發展網紅經濟,打造人才強軍,暢通上行之路,將農村電商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發力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