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人”是主心骨,“才”聚事業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大科技人才及團隊培養支持力度。淮安市持續完善政策機制,大力實施重點項目,精心組織系列活動,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著力營造良好人才生態,廣泛凝聚人才工作力量,人才發展福地、產才融合高地建設全方位推進,奏響了人才發展與高質量跨越發展同頻共振的鏗鏘樂曲。
堅持黨管人才,高站位推動制度設計。去年以來,淮安市始終把圍繞中心服務發展作為人才工作的主責主業,扎實推動黨管人才責任落地落實。提請召開首次市委人才工作會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參加人才活動、召開專項會議研究部署人才工作,堅持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同步謀劃、一體推進,在上海、武漢、西安等地舉辦綜合性推介活動,走進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院所,深化校地、院地產學研合作。研究出臺《關于推進新時代人才強市建設的實施意見》,推出22條舉措,推動人才公寓建設,促進全市教育人才專項資金新增近8000萬元,打造了覆蓋面廣、支持度大、具有比較優勢的“1+N”政策體系。舉辦人才發展云推介、大學生集體開學畢業典禮、“朝·夕緣”老干部結對助才成長等特色活動,建立較為完備的鄉賢人才數據庫,為全市“雙招雙引”、對外聯絡、向上爭取、鄉賢反哺家鄉等拓寬渠道。
堅持實效導向,高質量推進產才融合。圍繞產業鏈布局人才鏈,依托人才鏈優化產業鏈,持續推動產才深度融合、量質同步提升。強化柔性引才、“飛地”用才,幫助企業降本增效。截至目前,“洪谷人才飛地”、金湖(南京)科技人才離岸孵化器等均已投入使用,入駐科技人才企業和研發機構30余家。著力破除“四唯”傾向,在全國首家出臺產業人才舉薦辦法。截至目前,全市60家重點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共舉薦人才125人。緊扣“7+3”先進制造業集群,摸排重點企業技術和高層次人才需求數百項,有針對性地赴江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蘭州大學等舉辦“產才對接高校行”活動,2022年引進483名“名校優生”到市縣(區)鎮(街道)事業單位工作,全市引進高校畢業生首次突破3萬人。舉辦2022淮安創新創業大賽,吸引參賽項目196個、院士領銜團隊1個,目前在淮簽約落地項目34個。依托省、市重點人才項目,加大產業人才跟獎跟補力度,推薦高層次人才申報省“雙創計劃”,成功入選領軍人才12人、雙創博士11人,獲省、市配套資助1200多萬元,入選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企業類人才97人。
堅持服務至上,高品質優化人才生態。把良好人才生態作為引才用才的“金字招牌”,讓更多“千里馬”在淮安創新創業。舉辦黨政親商會人才專場、“尚賢薈”人才沙龍活動,拓展“淮上英才卡”服務功能,征集遴選一批“智匯塢”人才服務合作單位,上線運行“淮安人才號”主題有軌電車,持續擦亮“9·20淮安人才日”品牌,舉辦大學生集體開學(畢業)典禮、青年人才大型集體婚禮等特色活動,實施人才安居提升工程,明確碩士以上人才來淮免費入住人才公寓、大專以上人才享受租金補貼,全市新增高品質人才公寓1120套。升級實施“533英才工程”,選拔培養學術技術領軍人才60人、拔尖人才380人、骨干人才1860人,形成市委人才辦統籌、行業部門管理、用人單位配合的“三位一體”育才機制。實施“人才服務一件事”改革,將人才生活補貼、就業補貼等納入全市財政獎補集成服務,實現項目申報、服務申請等一網通辦。去年底,全國工商聯發布2022年度萬家民企評營商環境結果,我市創新人才服務指標評價位居全省第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