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縣強,區也不弱。強手如林中,地處徐州市的銅山區,喊出了“江蘇強區”的目標。
2月13日,銅山區召開高質量發展大會,再次提出“高質量打造現代化‘江蘇強區’”的發展目標。
過去的一年,銅山區不僅地區生產總值繼續領跑蘇北,而且發展速度穩定在高位。2022年,全年完成GDP1307.4億元,繼續保持蘇北第一;18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市平均。今年一季度,銅山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236億元,同比增長11%;累計簽約招商項目30個,總投資達238.7億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看到的是數字,感受到的是厚積薄發的態勢。強區要有匹配的實力,錨定“江蘇強區”,銅山有著充足的發展底氣。
一
75%,一個數據令人振奮。2022年,銅山區“三主一特兩新”產業的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75%。
這一數字見證了銅山轉型發展的成功,表明銅山已經在發展的主攻方向上取得顯著成效,經濟發展有了“產業底氣”。
早在2017年,以工業見強的銅山就在蘇北率先突破千億元GDP關口,但隨后鋼鐵、焦化、水泥等“五大行業”關停并轉,銅山經歷了經濟結構性調整的陣痛。
而一座城市的發展,緊要之處往往只有幾步。每一次彎道超越,都在于關鍵時刻先人一步把握機遇“窗口”,搶占產業“風口”。
銅山將“三主一特兩新”產業確定為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即以工程機械與汽車制造、綠色低碳能源、綠色冶金為主導,以安全應急裝備為特色,以新一代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培育方向。去年,銅山“312”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75%。
徐州高新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兼重大辦主任陳松介紹,近年來一批龍頭企業在銅山落子布局,一個個項目陸續落地,這些企業在自身創造巨大產值的同時,還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的聚集,使得銅山逐步建立起現代產業集群。
以汽車產業為例,緊緊圍繞“一輛車”發展,銅山目前已經擁有徐工汽車、徐工新能源、弘安新能源等10家整車制造企業,集聚云意電氣、美馳車橋、天成座椅等40余家核心零部件企業,形成了整車與核心零部件、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商用車和乘用車齊頭并進的發展格局。
更為寶貴的是,以產業需求為導向,銅山已經集聚起120名院士等一批國家級領軍人才、十大高端研發平臺、近300家高新技術企業、10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未來必將釋放更加澎湃的動能。
二
解讀數字,可以發現一個地區的發展“密碼”。
2022年,銅山全區共簽約項目94個,其中91個是制造業項目,占比高達96.8%;88個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占比93.6%。
銅山區招商中心主任商琦認為,這樣的數字表明,銅山已經著力根據產業方向選擇企業和項目,實現了深度聚焦產業集群進行招商,精準對接產業鏈上下游關聯企業。
高質量的招商引資,是銅山區發展的“招商底氣”。這既得益于銅山圍繞“三主一特兩新”產業,一張招商藍圖繪到底的堅持,也得益于在產業培育、人才引進、基礎設施上的久久為功,使得銅山厚積薄發。
1月,樂投銅山·2023年全區重大招商項目集中簽約會舉行,20個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達128.3億元;3月,2023徐州(北京)投資洽談會上,銅山區(徐州高新區)10個項目簽約……不僅如此,今年銅山瞄準重點央企、頭部民企、行業龍頭,正加快招引一批領航型、基地型項目,力爭在50億級、百億級大項目上實現更大突破。
而銅山區的另一個“招商底氣”,來自于徐州,這座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和“工程機械之都”。
近年來,徐州產業強市和中心城市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省級層面專門出臺進一步支持徐州高質量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意見,工程機械“1號產業”核心地位不斷夯實,獲評國家首批先進制造業集群,是江蘇省“十四五”重點打造的6個國際先進制造業集群之一。
地理位置上環繞徐州主城區的銅山,“三主一特兩新”產業和徐州創新產業集群高度吻合,徐州工業發展戰略腹地的作用不斷增強,“同頻共振”的良性態勢已經實現。
一系列產業集群上的大項目落地開花,是最直接的反映。
總投資63億元!4月下旬,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一體壓鑄及3C精密結構件項目落戶銅山,項目全面建成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80億元。
總投資80億元!協鑫新能源落地銅山,這里將成為新能源高端制造項目的生產基地。
總投資50億元!徐州第二十五屆投資洽談會上,海得“共享儲能及用戶側儲能電站”項目正式簽約落戶銅山。
還有投資50億元的先導裝備項目一期投產,投資67億元的先導薄膜擬上市總部及生產基地成功簽約,超威儲能電池、青山動力電池等130個重點項目深入洽談……
三
更高的城市能級,需要與之配套的服務,銅山正在不斷挑戰服務項目和企業的“天花板”。
中潤高效光伏電池項目,總投資50億元,2022年2月項目簽約,4月底開工建設,11月初開始量產,創下當年簽約、當年投產、當年滿產的行業新速度,并實現投產當月即盈利的目標。該項目規劃投產產能15GW,是目前徐州已投產光伏項目中規模最大、工藝技術最先進、畝均產出最大的光伏電池項目。
在銅山,這不是個案。普達特半導體項目,僅用四個月時間就實現首臺設備下線,填補了國內中高端半導體設備空白;先導薄膜項目,在拿到土地手續的當天,就連夜完成施工許可證辦理;徐工消防高空應急救援裝備項目,提前4個月開工建設……
企業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主動力,誰能給企業更多保障,誰就能在經濟發展中搶跑。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地,這是銅山錨定“江蘇強區”的“服務底氣”。
談到由“拿地即開工”升級而來的“拿地即開工2.0”的“銅山模式”,徐州高新區行政審批局政務大廳主任殷萬云說:“這不僅僅是減少了材料、節省了成本、縮短了時限,更優化了服務、提高了效率、強化了監管、促進了企業發展。”
從過去到當下,銅山始終以開放的政策和貼心的服務,助推企業爬坡越坎。
去年,銅山制定實施了《2022年優化營商環境改革事項》,六大類行政權力事項標準化入庫完整率達100%。
14條作風建設要點、173條優化營商環境要點……銅山區作風效能暨營商環境建設大會上,銅山更是堅決以“硬碰硬”的舉措,破解營商環境痛點、難點、堵點問題。
企業家強,城市才會強,企業家有競爭力,城市才能有競爭力。“感謝企業家頂風行船,以企業之進,守住了銅山穩中優進的好勢頭。”在年初銅山舉行的“興業銅山·潤企發展”大會上,面對200余名企業家,銅山區委書記龔維芳說:“讓我們政企同心謀跨越,攜手奮進新征程,合力打造現代化‘江蘇強區’”。
胸有“產業、招商、服務”三層底氣,銅山正從“半年好”邁向“全年勝”,把發展勢頭昂得更高,重點打造徐州產業轉型升級標桿區、區域科技創新引領區,高質量打造現代化“江蘇強區”。(圖片/李傳新 許晨)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