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之年闖勁足。近日,江蘇各地陸續交出今年1-2月經濟發展“成績單”,實現高位開局。3月27日,南京市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2月,全市經濟運行開局良好,為首季“開門紅”奠定良好基礎。
在奮進的春天,南京還交出另一張答卷。即3月23日發布的《機遇之城2023》報告,南京綜合排名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連續4年排名全國第六位。
當發展的齒輪開始加速轉動,機遇來臨,南京可望可期。
(相關資料圖)
高技術制造業勢頭正勁
前兩月,南京工業增長的韌勁持續顯現,高技術制造業依舊是引領經濟增長的“排頭兵”。
統計數據顯示,1—2月,南京規上工業總產值2402.30億元,同比增長4.8%;規上高技術制造業產值664.67億元,同比增長15.9%。
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分別增長18.4%、42.4%、11.3%。城市軌道車輛、新能源汽車、鋰離子電池、工業機器人等新產品產量保持快增,同比分別增長89.3%、73.5%、20.3%、18.4%。
制造業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而高技術制造業引領增長是近年來南京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創新驅動發展的效應日益顯現。
根據統計公報中的注釋,高技術制造業包括醫藥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信息化學品制造業等六大類。在這些產業賽道,南京底蘊深厚、實力不俗。
而高技術制造業具有人才和知識技術密集、研究開發投入高、低資源消耗、高附加值等特點,是一座城市制造業成色高低的重要體現。高技術制造業的強勁發展,正是南京制造業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加速奔跑的寫照。
在由工信部直屬單位發布的《先進制造業百強市(2022)》榜單中,南京排名全國第四位。目前,南京累計培育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6家,數量均居全省前列。這些在市場大潮中弄潮破浪的高精尖企業,成為引領高技術制造業快速增長的重要力量。
用尖端技術生產高技術產品的高技術制造業,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加持。作為科教重鎮的南京,坐擁50余所高等院校、120多個國家級研發平臺,人才總量和密度居全國前列。在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體系中,南京排名全國第二。構筑科技創新高地,南京有底氣、有條件、更有優勢。
投資增勢向好
在投資以及重大項目建設領域,南京表現亦可圈可點。
1—2月,南京固定資產投資達727.79億元,同比增長5.5%。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6.6%,高技術產業投資154.19億元,同比增長16.1%,占固定資產投資21.2%。
今年以來,南京將擴大投資、緊抓項目建設作為頭等大事,投資增勢良好,各個板塊捷報頻傳。
2月4日立春之時,南京以一撥集中簽約向春而立。61個重大項目簽約、總投資超過800億元。這批堪稱“城市新苗”的簽約項目覆蓋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綠色能源等多個新興產業領域,與南京打造的“2+2+2+X”創新型產業發展體系契合。
3月11日,38個項目在高淳區國際慢城金花旅游節活動現場簽約,總投資額達122億元。簽約項目與新醫藥與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制造、汽車零部件、新材料,水產和休閑度假等高淳“4+2”主導產業契合,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帶動作用強,可推動高淳加快產業集群化、高端化、綠色化發展。
3月9日,總投資達157.5億元的35個產業項目在溧水區集中簽約。其中,制造業項目唱主角,共有27個,占比近八成。
3月首日,31個簽約項目落戶江寧區,其中產業類項目23個,總投302.57億元。今年截至目前,江寧共簽約95個項目,總投資超千億元,為全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以項目之進,穩發展之勢。南京用實干再次證明,重大項目是城市發展的強勁引擎。3月以來,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圍繞“擴內需、強產業、增動能”這一主題,逐一對南京江北新區和11個區進行調研,期間曾多次強調重大項目招引建設的“壓艙石”作用。
在前兩月南京的投資數據中,高技術產業投資依舊表現突出。細究南京近兩年簽約項目,多集中在軟件信息、智能裝備、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領域,無不是需要高技術含量、對人員素質有較高要求,這些項目是城市的“新苗”,亦是南京的新機遇。
消費市場“春意濃”
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消退,在逐漸升騰的城市煙火氣中,消費火熱的景象再次回歸。今年入春以來,南京新街口、夫子廟、雞鳴寺等熱門景地天天上演“人從眾”,科巷、金銀街等喧囂街市成為各個社交平臺上的熱門打卡地。
熙攘的人群、蜿蜒的長隊,是南京消費市場強勢復蘇的生動見證。1—2月,南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81.50億元,同比增長3.0%。省商務部門監測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南京接待游客數較疫情前增長26.5%,重點商圈客流量、營業額呈兩位數增長,全市消費市場已恢復并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
僅3月6日—12日期間,南京新街口中央、新百、金鷹、大洋4家商業綜合體共計吸引130萬人次客流,相比2022年同期增長約24%,營業額同比增長約15%。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2023年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促消費成為各地經濟工作的主線之一。“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不僅是南京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之舉,更體現于今年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今年以來,南京打出一系列促消費的“組合拳”,消費新動能持續增強。
去年12月至今,南京推出的“小店計劃”惠及了10余萬家城市小店,在此基礎上升級的“了不起的小店”計劃,通過金融、數智、創新、資源、場景、宣傳等元素賦能,將助力20多萬家小店發光、發熱、發亮。
針對實體小店缺人才、缺資金、開播難的“數字焦慮”,南京啟動“百萬數字人創業計劃”,聯合互聯網平臺及人工智能創新企業,將數字人在直播、短視頻方面的優勢融入線下消費場景。
與此同時,南京各板塊各顯其能打造消費“春”色。玄武區以城市公園、商業綜合體、特色街巷、數字平臺為主陣地,舉辦婚慶、時尚、文旅、體育等特色主題消費活動;秦淮區組織轄區商業體及商貿企業舉辦汽車、家電家居等各類消費節,帶動汽車、家電、家居等大宗消費市場熱度;江寧區組織舉辦茶文化節、打造美麗鄉村戶外露營場景,發放春季數幣消費券,激發春季消費新活力……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主引擎。近一年來,南京圍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不斷創新舉措提振消費活力:新街口商圈入選首批全國示范智慧商圈,引進商業首店295個,量質領先全國同類城市;汽車后備廂文化市集大量涌現,“小店計劃”為中小市場主體精準賦能,一系列舉措共同發力,讓南京的“消費馬車”跑得更快、更遠、更穩。
一季度是全年經濟的風向標,開年走勢對提振發展信心意義重大。前兩個月的好成績,為南京提振全年經濟開了一個好頭。沐浴在3月春光里,一個生機涌動、蓬勃欣榮的南京正款款而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