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我國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舉措,不僅關系著全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也與企業發展息息相關。目前企業對環境量化指標越來越重視,具備更佳環境指標的產品更具有國際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和持續力,比如蘋果要求其供應鏈廠家100%使用清潔能源,綠電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提升營商環境、助力企業發展的重要一環。因此,急需進一步推動綠電可持續發展。
綠色電力證書(以下簡稱“綠證”)(證電分離)和綠色電力交易(以下簡稱“綠電”)(證電合一)均是國家對于可再生能源環境友好綠色屬性價值的一種證明,風電、光伏項目業主可以通過綠證交易或者綠電交易來兌現其環境友好屬性的額外收益。
2021年9月全國綠色電力交易試點啟動會召開,江蘇成為首批試點地區,省內市場主體申報電量13.69億千瓦時。2021年12月,江蘇綠電年度交易共成交電量9.24億千瓦時。2022年2月,江蘇首次開展省內綠電月度雙邊協商交易,并實現按月常態化開展,全年綠電總成交量已超20億千瓦時。江蘇用戶在電力交易平臺購買綠證超76萬張。綠電、綠證交易的組織開展,正在不斷助力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來看,用戶購買綠電、綠證的意愿逐步增強。綠證實施自愿認購,待可再生能源配額制逐步完善后,能源消納主體購買綠證的意愿將繼續增強。
江蘇是經濟強省、能源消費大省,同時也是能源資源小省。省內用戶的綠電剛性需求強烈,但目前省內的綠電綠證資源難以滿足用戶需要。受送端省份近年電力平衡緊張以及特高壓直流通道輸電能力有限等原因影響,江蘇可從省外購買的綠電資源有限;此外,現行的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對各省產生指標壓力,送端省份綠電外送意愿有待提高。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何光華建議,隨著產業發展及技術進步,希望能夠進一步擴大綠證的核發范圍,將所有非水可再生能源電力納入,以適應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發展需要。此外,國際經驗表明,配額制及綠證交易是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建議參考國際經驗,發展自愿和強制并行的綠證交易市場,提升配額制與綠證交易結合的緊密程度,明確各地政府與市場主體的可再生能源消費責任,提高綠證交易積極性。
代表指出,目前國內的綠證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應用場景還較少。為了更好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加快“碳中和、碳達峰”的進程,建議政府逐步增加綠證應用場景,在工業企業績效評價、有序用電排序、綠色企業認證和稅收減免優惠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激勵措施。代表建議,積極探索分布式新能源通過聚合認證綠電的方式,緩解區域綠電供不應求的局面,進一步優化省間交易機制,加大特高壓直流通道建設,擴大跨省綠電交易規模,從而有效解決省內市場供不應求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