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凝聚創新力量,點燃創新之火,共享創新發展,27日上午,第十屆“創新創業在海安”暨第九屆“兩院專家走進海安”主題活動開幕。海安以創新之名,再度邀請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以及來自清華、北大、中科院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院所及行業協會的200余名專家,走進海安感受創新創業的激情,助力海安“科創新城”和上海衛星城建設。
當天,海安市和中科院科研院所展開全面合作,當地新能源、化纖、現代農業等領域的優勢產業鏈,分別和11家“國字頭”科研院所簽約,雙方將深度融入,共同創新,促進更多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推動產業全面轉型升級。
海安市栽桑養蠶歷史悠久,是我國現代蠶桑產業發展重點市,蠶桑業是海安市傳統優勢特色產業,也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為進一步加快海安市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海安現代絲綢產業集群,海安市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開展桑蠶產業科技支持發展合作。江蘇科技大學生物技術學院黨委書記、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黨委書記李木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個項目達成之后,希望在全自動養蠶的過程中,對蠶的品種培育、 蠶種高抗性等方面,能夠在全國起到引領作用 。
活動中,海安市命名海安浩馳科技等18家企業為“創新型領軍企業”,同時,自適應控溫自修復自清潔薄膜等17個項目獲被評“優秀科技成果獎”。海安浩馳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功能性薄膜產品研、產、銷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領跑全國汽車窗膜生產行業,產品廣泛應用于大眾、比亞迪、東風日產、通用等汽車品牌。公司副總經理韓雪云告訴記者,公司此次聯合南京大學、海安南京大學高新技術研究院共同研發新型智能變色控溫節能自清潔薄膜,并首創磁控融合三維多孔納米復合技術,實現智能變色、降溫、自清潔三種功能集薄膜一身。攻克了威固等海外品牌原先在汽車窗膜領域的卡脖子技術,填補了國際汽車窗膜技術領域自清潔可降解控溫薄膜技術空白。
為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弘揚新時代勞模精神,今天的大會上,海安市還表彰了首批10位“海安名匠”,他們都是從經濟發展主導產業、新興產業和技術技能含量高的一線崗位中選拔產生的。王利偉是江蘇四新界面劑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究員,她在工作中勇于探索新方法,主動幫扶困難職工,真正發揮企業與職工間的“橋梁”與“紐帶”作用。她表示將繼續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發揮螺絲釘精神,為海安的發展壯大盡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此外,智能紡織裝備研發制造、基礎醫療快速檢測裝備研發制造等11個科創項目簽約落戶海安。清華大學、長安大學、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等分別與海安企業簽訂了11個重大成果轉化項目,共同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和科技成果轉化。其中,長安大學與江蘇增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機場道面高性能維養材料關鍵技術是民航道面的關鍵核心技術 。公司總經理周慶月告訴記者,希望以此為契機,爭取將來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讓企業成為中國民航機場跑道面瀝青混凝土材料的基層供應商。
據了解,“創新創業在海安”和“兩院專家走進海安”活動,自2014年以來已連續舉辦了10年。吸引了大批科技資源在海安集聚,產學研合作項目不斷推進。近年來,海安緊緊圍繞“樞紐海安、科創新城”戰略定位,依托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特色鮮明的產業優勢、人才薈萃的創新優勢,全力打造“五個海安”、加快建設“五個強市”,經濟社會駛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202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80億元,居全省縣級城市第11位。
副市長陳冬梅參加活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