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他們生活在我們的身邊,卻有一顆只能看見自己世界的心;他們對其他事物漠不關心,卻對自己喜歡的事物專注許久。他們就是被稱為“星星的孩子”的自閉癥兒童。自閉癥也叫孤獨癥,4月2日是第十六個世界自閉癥日,讓我們走近這個特殊的群體。
3月31日下午,宿遷市特殊需要兒童康復協會組織17名年齡在0歲到6歲的“星星的孩子”在家長陪同下來到宿城區機關幼兒園,和園內兒童一起上課、一起游戲,感受常規的學校生活。
積木、繪畫、各類音樂器材,幾十名小朋友在一起共同玩耍,無分彼此,幼兒園小朋友對這些新朋友非常好奇,和他們分享各種玩具。藍色是孤獨癥兒童的主題色,代表社會對孤獨癥兒童的鼓勵、關懷和愛。在宿城區機關幼兒園教師的帶領下,在場的所有小朋友相互幫助系上了代表關懷的藍絲帶,還共同將一張張藍色卡紙疊成紙飛機,共同在室外放飛。
宿遷市特殊需要兒童康復協會(以下簡稱協會)于2004年11月注冊成立,是宿遷地區最早從事孤獨癥兒童康復服務的機構,目前為全市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定點機構。宿遷地區自閉癥康復矯正訓練主要分為學前融合、幼小轉銜、社交訓練三個階段,分別對應0歲到6歲,7歲到14歲,15歲之后的年齡段,幫助自閉癥兒童根據自身康復情況,盡早融入社會。
在協會下屬的“慢飛天使”賦能驛站,幾名超過15歲的自閉癥兒童正在工作人員帶領下制作各類抽紙盒、箱包、軟陶等手工藝品。從“慢飛天使”賦能驛站(以下簡稱驛站)走出了多名自閉癥兒童,走上了由宿遷市殘聯提供的庇護性就業崗位。小偉(化名)就是其中一位,經過長期康復訓練,他可以勝任庇護性就業崗位的工作,減輕了家庭負擔。驛站在宿遷市、宿城區兩級殘聯組織的支持下于建設、使用,設有職能訓練室、軟陶室、紙藝室、藝術調理室、食堂、文娛活動室等活動場所,為14歲以上智力障礙、唐氏、孤獨癥等心智障礙青年提供日間活動、生活技能訓練、娛樂訓練、職前技能訓練、庇護性就業、藝術調理、社交技能訓練等專業服務。2022年9月,驛站被江蘇省殘疾人聯合會確定為江蘇省大齡孤獨癥人員社會融合試點機構。
“協會自成立以來,先后為1000多名自閉癥兒童提供康復、矯正服務,幫助他們融入社會。目前,因為政府部門提供的自閉癥兒童專項補助,協會對0歲到14歲的自閉癥兒童服務全部免費,14歲以上的僅收取伙食費。我們目前還在著重探索自閉癥兒童的娛樂訓練,因為部分自閉癥兒童比較內向,不懂得說出自己的需求,如果不干預可能長時間沉默,讓他們通過娛樂的方式進行放松也是我們訓練的項目之一。”宿遷市特殊需要兒童康復協會分管負責人于立說。
4月2日,宿豫區迅哥有約志愿者協會志愿者來到協會康復機構,慰問護理自閉癥兒童的從業人員,并為他們送上鮮花、口罩、服裝等價值2萬元的慰問物資。感謝他們長期以來的辛勤付出。
于立介紹,自閉癥兒童的康復重點在于盡早發現、盡早介入。部分自閉癥兒童智力發展是正常的,只要及時發現,早期科學干預,接受正規的治療和康復訓練,恢復較好的可以進入普通學校學習。不要對自閉癥患者投以異樣的眼光,實際上,自閉癥患者只是有時候可能無法正常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需要多給他們關愛和理解。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此類傾向,一定要第一時間帶領孩子尋求專業診斷。
(來源:速新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