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蘇州吳江發布了環長漾新時代魚米之鄉“最江南”樣板區規劃,經過近半年建設,環長漾片區已經成為全市農文旅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系列報道《錦繡江南魚米鄉》帶你一起去那里看看。
(相關資料圖)
水韻江南,魚翔淺底,吳江區西部的環長漾片區總面積達到74.42平方公里,涉及七都、震澤、平望、橫扇四大板塊,共19個行政村和一個社區,是費孝通先生志在富民26次走訪調研的江村集群,那么這里都有哪些變化呢?
“我們現在是處于環長漾片區的核心區江村,當初做規劃時做了‘一心兩帶四區”的格局”,吳江區農業農村局農村事業促進科工作人員張新家介紹。
據張新家介紹,幸福涼茶鋪的原型來自于1936年費老第一次走訪開弦弓村時,保留的院貌,環長漾片區在已有的農房改造上進行了翻建改造。平時可以通過村里剩余的勞動力,讓本村村民進行經營,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可以帶動村民,進行致富增收。
“泡泡茶,招待客人,對我來說有點收入,很開心”,村民徐雪榮說。
近年來,開弦弓村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立足本土資源優勢和獨有的文化優勢,結合費孝通先生志在富民的思想理念,全面推進綜合提升項目建設,江村CLUB、教授工作室、江村小書齋等一批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相繼落地建成。
吳江區七都鎮開弦弓村工作人員葉天表示,在環長漾的基礎上進一步打造屬于環長漾片區自己的“一心 一廊 三村 四園”戰略規劃,主要是農、文、旅三產融合層面的發展,一方面會增加更多的文旅項目,另一方面也會加入更多村民就業,幫助他們增收致富。
作為環長漾片區的核心,開弦弓村正緊緊圍繞中國江村品牌,努力打造江村新韻的鄉村振興現實樣板。
“一心”看到了鄉村越來越生態宜居,村民越來越富,環境越來越好,那么“兩帶”和“四區”兩者之間究竟是怎么進行聯動的呢?聽一聽張新家的解釋。
“比如說我們現在這條路,我們叫稻米香徑,串聯著七都、震澤、平望以及橫扇街道四個板塊,來形成道路上的連通”。
沿著路面的彩帶,游客可以去往環長漾片區任何一個景點。未來,這里將對生態空間進行優化,以長漾和震澤濕地公園為生態樞紐,形成“兩橫一縱”的生態格局。
太湖雪蠶桑文化園副總經理金曉春表示,自環長漾片區規劃發布以來,太湖雪蠶桑文化園的整個人流量在持續增長。
太湖雪蠶桑文化園是國內首個蠶桑主題生態園,在這里一棵桑、一只蠶、一粒繭、一根絲、一匹綢,演繹了吳地千年蠶桑文化。按照規劃,環長漾片區將挖掘蠶桑、漁耕等重要文化內涵,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張新家表示,未來要進一步完善環長漾片區內的功能性點位,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示范片區,從而通過環長漾片區內這一示范引領帶動作用,打造一批群眾受益、顯示度高的跨鎮域、跨村域示范片區。
行走在環長漾片區的美麗鄉村里,可以明顯感受到這里迸發的勃勃生機和活力,鎮區化推進鄉村振興組合式開展鄉村建設,連片實現鄉村更美,新時代魚米之鄉“最江南”樣板區在這里逐步形成。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