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經過市城管委辦公室一個多月的逐一調查確認,截至目前,全市首批34座橋下空間提升項目均已完成提升改造。曾經被忽略的城市“灰空間”“隱秘角落”,已成為市民休閑、運動的城市“活力空間”。
無錫是一座水網城市,水域面積占市區面積近三成,相應橋梁眾多,成為市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建筑設施。由此城市也衍生出一種獨特的空間形態——橋下空間。過去,因管理主體不明確,橋下空間大多給人昏暗、雜亂的印象。在打造最干凈城市行動中,橋下空間環境整治也成為繞不過去、必須解決的民生問題。
歲末年初,市城管委辦公室牽頭,對市、區兩級橋梁進行摸排,梳理橋梁類型、空間尺寸、實際情況、責任主體及存在問題等,形成了橋梁底冊清單,并確定首批提升點位。
根據“一橋一策”改造方案,這些橋下空間半數以上變成了百姓休閑、健身的好去處。如錫山區錫虞路立交橋的橋下空間毗鄰綠地休閑游園,臨河景觀和運動籃球場相得益彰;濱湖區橋下空間提升項目結合運河風光帶建設,提升環境品質,增設休閑、運動設施,受周邊群眾好評;新吳區在高浪路橋下空間以“全齡運動”為主題,構建了科普區、運動區、球類競技區、智能停車區四大象限功能區域,充分滿足了周邊居民戶外運動和親子活動的需求;宜興市東氿大橋的舞蝶口袋公園將彩繪、塑膠地面有機融合,凸顯城市的方寸之美;經開區具區路尚賢道橋下的親水露臺、空間彩繪別具風格。另有一部分橋下空間呼應群眾需求,為周邊居民提供便利,如江陰市在錫澄高速橋下空間增設停車場地,滿足社會公共停車需求;梁溪區在盛新大橋東側、蓉湖大橋配備了直飲水設備,改造了停車場,安裝了電動車充電裝置。
市城管局局長周愛明表示,橋下空間的品質提升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但目前市區仍有部分橋下空間存在管理盲區和薄弱環節,特別是橋下空間尚存在安全隱患、綠植存活率不高、亂停車、亂堆放、衛生死角等現象的,各板塊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切實提高橋下空間環境品質。同時,主管單位要把建立環衛保潔、日常管養長效管理機制貫穿橋下空間利用全過程。各級執法部門要加強檢查巡查,壓實管養主體責任。(盧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