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的玻璃外觀、簡約的鐵藝書架、各種日常廢棄物制作的手工藝品,徐州市泉山區錦繡湖畔小區的 “無廢書屋”,成為春日里居民的“網紅”打卡地,小區業主及物業員工共同捐贈的1000多冊圖書吸引了很多“書蟲”。在徐州“無廢城市”建設進程中,涌現了一個又一個這樣的“無廢細胞”,讓“無廢”這個看似龐大、遙遠的目標,逐漸化解為人們日常觸手可及的微小改變,以潤物無聲的姿態走入百姓生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彭祖大道實驗幼兒園孩子們變廢為寶作品展示
如果把城市看作人體,社區、學校、各機關企事業單位等每個個體都可以看成是細胞。細胞,正從一個生物學概念,變為探索城市治理的最新切入口。
錦繡湖畔小區于2020年被列入徐州市40個“無廢小區”創建試點名單,除了打造“無廢書屋”,生活廢棄物還被改造成小動物的卡通形象,變身小區內的景觀供居民游玩休閑。如今小區垃圾分類井然有序,居民的綠色生活方式已然成為習慣。
徐州市第一中學的“無廢書屋”內,也有很多學生自己制作的手工藝品,利用廢舊快遞盒制作的兩座大型紙雕格外醒目,其中一艘大船蘊含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情壯志;在彭祖大道小學,學生們利用落葉枯枝裝飾了一面面主題墻。“無廢理念”不僅裝進了孩子們的腦袋,還通過童心同創、童言相傳進一步滋潤學生的心靈。
徐州一中“無廢書屋”內,學生的紙雕作品
小到無廢家庭、社區,大到無廢學校、醫院、公園、商超,“無廢細胞”滲透到徐州居民生活的每個環節。
在徐州市兒童醫院穿刺室,一名家長抱著3歲的孩子剛剛接受完穿刺,護士一邊對操作工具進行處置一邊說道,“輸液器外包裝屬于生活垃圾,鋼針屬于利器,消毒棉簽屬于醫療垃圾。”這些垃圾被分別投進不同的垃圾箱。在輸液區,家長及患兒可能會產生食品包裝袋等生活垃圾,可分別投入“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兩大類生活垃圾專用垃圾箱。在輸液過程中,巡視護士還會推著治療車隨時進行垃圾分類收集。
走進徐州蘇寧易購,這里的通信區域均配備了收舊專員,借助“收舊”APP為用戶現場評估舊機器價值,傳遞以舊換新的綠色環保理念。據徐州蘇寧易購市場總監李鵬介紹,2022年徐州蘇寧易購以舊換新收舊1.57萬臺,同比增長16.22%,2023年預計全年將突破1.8萬臺。
主張新生活方式的杉杉奧特萊斯,建筑主體采用節能環保設施,城市海綿?雨水回收系統已投入使用,1000立方米的容量可用于場地保潔和綠化澆灌,預計年節約用水6000立方米。位于商場3樓平臺東南側的光伏發電設備也已建設完成,正待啟用。
彭祖大道小學孩子們變廢為寶作品展示
目前徐州全市8萬平方米以上的商業綜合體共有10家,其中已建成國家級綠色商場5家、省級綠色商場3家。
“我們出臺了‘無廢細胞’創建標準,2022年創成‘無廢細胞’509個,多個‘細胞’聚合、串珠成鏈后形成的循環生態,能夠釋放巨大能量。”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無廢細胞”的建設,讓發展“無廢經濟”成為普遍追求,讓綠色低碳發展成為普遍模式,將構建政府、企業、群眾齊抓共管的“大環保”格局。
(來源:中國徐州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