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在蘇州市相城區普惠金融支持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大會上,知識產權金融創新實驗室正式揭牌。該實驗室將通過建立政產學研互助機制,加速知識產權價值轉化,激發市場創新活力,形成“全周期、全場景、全鏈條”的知識產權金融生態。
完善法治化營商環境,護航企業健康發展
相城區一直致力于加強數字經濟領域知識產權保護,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不久前,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聯系點”也在蘇州高鐵新城正式揭牌成立,通過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活力,維護市場法治環境,引導區域內企業公平競爭、健康發展。
【資料圖】
“我們數字經濟企業大多處于科技創新的前沿,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既可以保障發明人的合法權益,也能夠更好地以技術促進產業升級。”落戶于蘇州高鐵新城的微蘇科技服務(江蘇)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
此前,全市首家“蘇知和合坊”也正式揭牌,相城區將充分借助這一平臺的力量,牢牢抓住數字經濟戰略發展機遇,對區域內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5G移動通信技術、網絡安全等數字經濟知識產權實行“全鏈條”司法保護,進一步完善法治化營商環境,為數字經濟做優做強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加強創新技術保護,提升文化軟實力
相城區版權登記工作站位于太平街道文創園,是江蘇省新聞出版社領導下成立的第一批版權運營工作站。“通過打造版權工作站、知識產權工作站等平臺,產業園正加速集聚藝術家資源,加快推動文創作品開發和文化藝術活動策劃,打造一條特色文化產業鏈。”登記工作站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版權保護,可以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也可以把保護數字文創作為助力提升文化影響力的重要抓手。
在數字文化創意領域,商標侵權現象時有發生。位于相城區太平街道的蘇州探尋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也享受到了知識產權保護帶來的益處。“以前我們在版權保護這方面的意識不強,現在只要有新的作品都會第一時間登記”,企業負責人表示,入駐陽澄湖數字文化創意產業園后,企業獲得了版權保護方面的“一條龍”服務,大大提升了文化軟實力。今年,預計還將申請200-300項版權。
維護市場法治環境,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數字經濟是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相城區致力于打造“數字化發展第一區”,把“研發作為產業”、把“技術作為商品”。作為相城的核心區域,蘇州高鐵新城也瞄準數字經濟主賽道,超前謀劃、聚力發展,短短幾年間,迅速集聚數字經濟企業超1000家,有效發明專利授權總量達372件。今年一季度,蘇州高鐵新城授權量達32件,完成知識產權質押融資1項,市級知識產權成長型企業申報3家,總量居全區第一。
在良好的市場法治環境中,數字經濟企業愈發茁壯成長。“數字經濟企業對保護科技創新成果的需求更為迫切”,蘇州高鐵新城有關負責人介紹,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規避侵權風險,保證企業經營和研發投入的安全性,也能夠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市場附加值。下一步,蘇州高鐵新城將繼續加強在數字經濟領域高價值專利布局,推動產業加快實現自主可控。
通訊員 李媛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梅方瀅
校對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