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一輪加快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發展的浪潮已在各地掀起。多個重點城市都將培育壯大“專精特新”企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或為此制定相關文件和目標。
國家宣布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證監會表示,將著力打造符合中國國情、有效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專業化發展平臺;中央政治局會議更是明確,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加強基礎研究,推動應用研究,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這無不表明,我國正高度重視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發展。
作為產業鏈、供應鏈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專精特新企業是諸多細分領域的示范和標桿,也日益成為城市創新發展競爭力重要指標,引起了各地競相追逐。
讓我們驕傲的是,在萬億俱樂部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排行中,合肥位居全國所有城市第14位,省會城市第6位,合肥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已經超過了杭州、蘇州、南京、武漢等城市。作為近年強勢崛起的“明星”城市,合肥坐擁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新型企業孕育和新興產業發展都具有雄厚科研實力和關鍵技術創新能力。
2月7日,全省改進工作作風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大會在合肥召開。會上通報表揚了全省“專精特新”企業50強等一批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合肥市25家“專精特新”企業榜上有名,占全省受表揚“專精特新”企業總數的50%。
合肥究竟憑什么?它的實力和底氣從何而來?
退稅提速 企業提氣
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韌性的重要保障。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更是中小企業群體的領頭羊。2021年以來,合肥市通過實施“春雨潤苗”專項行動,確保減稅降費政策直達快享,呵護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向陽生長。全年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減稅降費11.66億元,其中1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享受減稅降費4741萬元。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長期專注細分市場,擁有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高效退稅保障了企業流動資金的周轉,保證了企業研發項目的穩定性與持續性。退稅大部分用于設備投資,極大地促進了產線建設的順利完成。”合肥通富微電子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吳成鳳在接到稅務部門發出的紅利清單時說。據介紹,2021年,合肥通富微電子有限公司已享受增值稅留抵退稅稅額2970萬元,退稅平均辦理時間6個工作日。
合肥通富微電子有限公司員工正在作業良性培育 格局舒展
2021年11月,位于包河區的巨一科技在上交所科創板鳴鑼上市。作為本土“專精特新”企業,巨一科技團隊開展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項目的研究,確定了“先集成創新再進行單元技術創新”的研發思路,先后開發出涂膠、搬運、點焊、弧焊等機器人,并成功在江淮、奇瑞等汽車制造企業應用。
不僅如此,該企業研發團隊還從國外采購工業機器人裸機,然后給它們裝上自己研發的“大腦”——工業機器人集成控制系統,讓這些機器人在汽車生產過程中能夠完成涂膠、搬運、點焊、弧焊、總裝等工作。
安徽巨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業互聯網生產車間內一片繁忙景象如今,巨一科技已成長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擁有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汽車白車身智能連接生產線,汽車動力總成智能裝測生產線,動力電池智能裝測生產線等一批“拳頭作品”;累計獲得授權專利526項;先后主持或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智能制造專項、國家863計劃、省重大科技專項等國家及省部級項目40余項。截至2021年9月,巨一科技在智能裝備領域在手訂單余額已達36.05億元。
目前,合肥一批專注實業、掌握“獨門絕技”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正茁壯成長,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比如,恒泰動力優化產業轉型方向,主營產品在風冷機活塞細分市場上占有率達60%;勁旅環境運用“互聯網+”技術,搭建生活垃圾分類系統及生態環境綜合治理“1+N”管理模式,解決了智慧社區、智慧城市中固廢處理方面的痛點難點……
恒泰動力全力護航 千萬補貼
“專精特新”企業往往是相關領域的佼佼者,如何將其“發現”出來,并一路“護航”助其發展?合肥市建立全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據庫,按照“合肥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省高成長型小微企業→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省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小巨人’企業”成長路徑,為企業提供資金扶持、投融資、人才培訓、政策咨詢和對標診斷等多層次全方位服務,支持它們在行業細分領域創新發展。“從2016年的合肥市“1+3+5”政策到2021年的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均有專項條款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做優做強,近兩年合肥市財政資金累計支出2500余萬元專項扶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據合肥市經信局民營經濟發展處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合肥市對冠軍和“小巨人”企業的支持方式更加精準化,由一次性事后獎補,調整為連續三年的持續性資金支持,并將企業自身發展情況作為獎補前提條件之一。
萬朗磁塑生產車間資金是企業發展的血脈。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合肥市經信局定期向在肥金融及擔保機構推介優質工業小微企業,2020年推介1091戶企業涉及融資需求約103億元。2021年合肥市經信局又推薦科拜耳新材料等41個企業項目入庫安徽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基金母基金直接股權投資項目庫,股權融資需求18.8億元。
為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合肥明確,支持研發機構建設。支持建設國家級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以及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產業計量測試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按國家撥付資金給予1︰1配套補貼;省級中心按省撥付資金給予一定比例的配套補貼。支持市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對符合條件的給予獎勵。
在激勵加大研發投入方面,合肥市將遴選一批“卡脖子”技術項目,通過“定向委托”、“揭榜攻堅”等方式,給予最高1000萬元補貼。對承擔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項目的,擇優給予50萬元-100萬元支持。對符合條件的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按符合加計扣除條件的研發費用15%,給予10萬元-100萬元補貼。
“接下來,我們將立足合肥市實際,以北交所成立為契機,學習借鑒青島、寧波等地先進經驗,盡快出臺合肥市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行動計劃,明確各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十四五’期間培育目標,從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庫、加大資金支持、對接資本市場、鼓勵創業創新等多方面大力推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全力以赴完成合肥市‘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該負責人表示。
分類培育 卡位晉級
無論從國家還是地方層面來看,加快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發展已成共識。“十四五”規劃明確,我國要推動中小企業提升專業化優勢,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工信部此前提出,“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培育十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一個城市的專精特新企業的數量,除取決于城市產業經濟基礎、中小企業基數、科技創新能力外,更離不開政府對中小企業梯隊有效發掘培育。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企業,需要城市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水溫合適,魚就會游過來”。
合肥則明確提出,力爭到2025年全市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8%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8000戶,建成千億級科技大市場,建成5個左右國家級產業集群。隨著創新要素加速集聚,合肥明確未來幾年要培育3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冠軍”企業。
“十四五”期間,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方面將被賦予重要使命,同時也將成為體現城市綜合競爭力的又一重要維度,合肥正加快扶持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成長壯大,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充沛動能。同時,根據自身產業優勢和基礎,建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后備庫,篩選一批高成長性中小企業進行強基培育,形成梯度培育體系,以此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供重要支撐。
進擊吧!專精特新“小巨人”!
908新媒體 部分內容綜合 合肥日報 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