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哞哞……”3月中旬,在現代牧業(五河)有限公司內,整潔的牛舍里,一頭頭健碩的奶牛在舒緩的音樂中悠閑休憩。這是蒙牛集團在亞洲最大的奶牛養殖場,其占地面積2000畝,存欄奶牛4.5萬頭,年產鮮奶24萬噸,年使用玉米達數萬噸。
近日,該企業卻遇到一件煩心事,因不了解相關政策,未辦理進口糧食相關資質,從國外訂購的糧食已經到港,但沒辦法裝運,為奶牛送上及時的“口糧”,而且每天的滯港費高達20萬元。“每天的損失很大,我們很著急,第一時間給海關打電話,希望能夠得到幫助。”該企業銷售經理張培說。
合肥海關所屬蚌埠海關接到該企業求助電話后,迅速研究對策,制定個性化幫扶方案,組織人員加緊對企業的申請材料、工藝流程、運輸方式、防疫措施等進行書面評審及實地考核。同時,同步采用“互聯網+”方式做好材料上報工作,及時加強與合肥海關職能部門溝通聯系,加快辦理線上審批。
蚌埠海關稽查科科長李赫赫告訴記者,從實地考核到材料上報審批通過僅用時2個工作日。“在進口玉米調運過程中,我們充分利用進口糧食檢疫監管系統,優化糧食調運及后續監管流程,加強植物檢疫,并派人到現場緊盯糧食運輸、存放、加工,下腳料處理等關鍵環節,幫助企業完善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和疫情防控管理制度。最終該企業順利完成了價值數千萬元的玉米進口,及時補充了奶牛的‘口糧’。”李赫赫說,“企業的需要就是我們的工作方向。下一步,我們將持續用好‘訪企解難’抓手,緊盯企業疑難點問題,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外貿保穩提質。”(記者 何 珂)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