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洽立體倉庫
志邦智能工廠
你手中的保溫杯,或許就是工業互聯網的產物!
(相關資料圖)
別驚訝,今年亮相世界杯的富光杯就是合肥運用工業互聯網生產的產品之一。深耕領域數十年,如今的富光杯不止是批量生產,而是定制化發展。從杯型、容量到顏色、材質,你的私人訂單,它都可以滿足。
在合肥,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可不止一個“保溫杯”。如今,在許多產業鏈上均閃爍著工業互聯網的魅力。今天,我們不妨從一個保溫杯上理解合肥工業互聯網的點滴。
企業為何“愛上”工業互聯網?
五十個杯子就能組成一個訂單,按照應用的場景,杯子的顏色、圖案甚至設計的logo都能滿足定制……作為38年歷史的合肥老品牌,富光不僅從一家小作坊成長為全國知名企業,還憑借技術研發成為行業巨頭。今年世界杯期間,企業推出九款世界杯系列產品,成為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杯壺產品特許生產商和銷售商。
一個保溫杯和工業互聯網如何扯上“關系”?邏輯其實也很簡單:訂單數據“來”到后臺,系統便能精準進行原料采購,生產線也“排查”閑置力量準備生產;更可貴的是,在一批批私人訂單數據中,企業還能預判流行風向和消費喜好,從而制定新一輪的研發方向。
在合肥,不止是富光杯,許多生產線上都有工業互聯網的應用。
智能倉儲通過空中連廊進行連接,AGV將原材料送到不同樓層,再由空中連廊進行運輸;車間的設備可自動上料、生產,智能倉儲、生產等各環節均實現全域實時監控;全球最大的自動配料系統中, AGV系統完成物料與工位間的全域輸送……
這便是寶麗迪的智能工廠,參觀者無不點贊。實現這一目標,咱本土企業井松智能可是將5G+工業互聯網思維運用到了極致。借力于此,寶麗迪實現了數據仿真柔性生產、誤差精減到1克之內、業內唯一無人配料企業。
對于合肥企業的表現,寶麗迪負責人也給予積極評價——
“項目中立體倉庫、自動配料系統、輸送系統采用了井松智能系列設備。通過項目實施我們的配方做到很精確,同時我們員工的勞動強度大大降低了。系統運行下來,不良品率大幅降低,客戶的滿意度大幅提高。通過這些智能化設備的運行,項目圓滿達到了預期,保證了我們在業內的領先地位。”
工賦應用,寶麗迪超級工廠便是促進數字孿生、柔性制造等前瞻技術在制造業有效滲透的一個典型。而借助工業互聯網,合肥已累計建成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185個,市級1300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1.6萬個,與南京、青島數量相當。
如今,合肥正按照智能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路徑,積極培育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帶動上下游企業智能化改造。
就拿訊飛圖聆云國家級“雙跨”平臺來說,合肥正引導其與卡奧斯、美亞光電等50多家服務商、“鏈主”企業深度合作,構建工業零代碼平臺。另一邊,羚羊云平臺匯聚了工業APP5400余款,服務商超1萬家,年內對88家企業實施“智改數轉”診斷,形成閉環診斷案例51個。
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會持續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逐步進行數字化改造,工業互聯網建設從來不是“一錘子買賣”。
合肥工業互聯網建設有何特色?
在合肥,工業互聯網的建設,始終與產業緊密結合。
如果你看過蔚來汽車生產線,一定會為無數機械臂的完美合作而感嘆。強者從不止步,蔚來汽車又率先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引入工業互聯網平臺設計理念,將信息技術和運營技術數據融合,加強數據采集標準體系建設和輔助決策支持,制造單車成本降低15%,人員效率提升30%。
無獨有偶,美的的洗衣機生產正依托美云智數云平臺,創新推出“T+3”模式。“內銷客戶訂單從接單到客戶簽收產品由原來的27天縮短到12天以內,人工效率提升53%、單臺成本下降28%。”而今,美的合肥工廠信息化成熟度躍居集團第1位。
汽車、家電,來到你身邊時已經是成品,可家居定制會讓普通人進一步感受工業互聯網的作用。大到設計方案、小到色彩調整,這些環節你都能在手機里完成。更貼心的是,設計師還能根據你的要求推出新方案,你在“元宇宙”空間感受立體效果。“依托工業互聯網,首創家居定制一鍵設計、一鍵報價、一鍵下單、一鍵生產模式,用戶在客戶端上選好型號,一鍵直接到設計人員手里,大大減少溝通成本。”據在肥家居企業客來福介紹,目前企業已形成6000多種個性化定制方案,產品交付周期縮短50%。
合肥制造,不僅承包了你的吃喝玩樂,還讓超300萬名貨車司機在疫情特殊時期做到“心中有數”。本土企業維天運通是國內最大的卡車社區,累計服務物流行業用戶8萬以上。為應對因疫情導致的貨運受阻、物流不暢,企業開發上線疫情路況共享助手,今年已收集2000條以上有效信息、超10萬人次司機參與,服務司機超100萬人次。
這里不僅善用工業互聯網助力制造業,還善于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讓更多中小企業受惠。今年11月,工信部中小企業局公示了首批財政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入選平臺名單。
其中,羚羊工業互聯網平臺入選。“制訂專項政策,逐步打通財政、市場監督等數據資源,還打造了‘免申即享’的政策平臺。”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協助羚羊云平臺與100多戶企業開展合作,打造“羚羊小微數字禮包”,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千企千面如何“千企千策”?
工業有著千行千面的特點,甚至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在生產線、業務流程上都是五花八門,每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都需要“量身定制”方案,實現“千企千策”。
“做工業互聯網需要去深挖,而不是‘蜻蜓點水’。”目前,合肥緊密圍繞“芯屏汽合”“急終生智”等16條產業鏈構建平臺資源池,同時聚焦中小企業“不敢用、不會用”問題,在國內城市首創智能制造、“企業上云”等標準及評估規范,降低數字化轉型門檻。
曾有人將工業互聯網比喻為“工業版電商”,相比于消費互聯網“一百米寬度,一米深度”建設模式,合肥對于工業互聯網的態度是:哪怕是一米的寬度,也要用一百米的深度來支持。
“不會轉、不敢轉、不能轉,這是當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難點、痛點。”市經信局相關處室負責人介紹,“不會轉”,即轉型基礎薄弱、人才欠缺;“不敢轉”,即企業信心不足,投資意愿下降;“不能轉”,即企業轉型成本高,短期看不到效果,難以持續投入。
為了讓工業互聯網“走深走實”,連續7年為中小企業轉型提供免費診斷,今年已為600家規上企業建立“一企一檔”信息庫,計劃兩年內實現規上企業全覆蓋。
發展已至“深水區”,工業互聯網需要找到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最佳范式。
近年來,合肥持續鏈上遴選優秀案例,持續發掘可推廣、可復制的新模式。“累計發布‘5G+工業互聯網’優秀場景29個,獲批國家級工業互聯網試點80個,總數居省會城市前列,金星機電、銅冠信息入選國家級創新領航應用案例。”記者從市經信局了解到,合肥每年安排9000萬元,從基礎設施、重點平臺、推廣應用等方面支持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上半年累計兌現4600萬元,惠及企業50戶。另外,還謀劃設立2億元市級工業互聯網專項基金,計劃明年正式運營。”
為企業提供產業鏈與數字化融合、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動態本體庫、產業鏈全景圖譜等服務,合肥也列出了新計劃:將聚焦強基礎、育平臺、促應用、優生態等關鍵環節,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工業互聯網新高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