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2日)
關于“生小孩”的話題
(資料圖)
連登5個微博熱搜
“丁克的我想通了生孩子的意義”
“什么原因阻礙了你生小孩”
“專家稱年輕人不生小孩是不對的”
“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娃反促進寵物經濟”
“專家建議有實力有擔當的人多生孩子”
關于“生孩子”這件事
大家各持己見
有網友表示
“28歲差點丁克的我,
居然想通了生孩子的意義”
“生孩子不是投資項目,
而是玩一場養成游戲”
“正視自己的生育價值,
不要為別人生孩子”
有網友認為
養寵物比養孩子輕松多了
只要考慮寵物的吃喝拉撒
但養孩子則面臨住房、
生育、教育等諸多現實壓力
也有網友表示
“生不生都好,別后悔就行。”
“專家稱年輕人不生小孩是不對的”引熱議
最近,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表示,年輕人不生小孩是不對的。她稱按照貝克爾經濟學家的行為經濟學說,子女是長周期的消費品,是可以帶來長久回報的耐用消費品,價值超過你購買其他消費品的價值。
而在評論區,專家的言論并沒有得到年輕人的支持。網友表示:“年輕人不好騙了”,“建議專家多生少說”,“消費品?有娃的沒娃的當娃的聽了都沉默了”……
為什么年輕人“不愿生”?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談到出生人口未來趨勢時表示,20-34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女性規模在2030年前下降明顯,這將給出生人口帶來較大下行壓力。
一是育齡婦女特別是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規模下降。“十三五”時期20-34歲生育旺盛期婦女年均減少340萬,2021年相比2020年減少了473萬。這是出生人口數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二是年輕人婚育觀念顯著變化。當前,90后、00后作為新的婚育主體,絕大部分成長和工作在城鎮,受教育年限更長,面臨的就業競爭壓力更大,婚育推遲現象十分突出。婚姻推遲增加了女性終身不婚的可能性,進一步抑制了生育水平。同時,生育意愿持續走低,育齡婦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2017年調查為1.76個,2019年調查為1.73個,2021年調查降到1.64個。
三是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偏高,加重了生育顧慮。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住房、教育、就業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的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居高不下,加大了年輕人生育顧慮。相關配套支持政策不太銜接,托育等公共服務不太健全,讓許多年輕人在生育問題上猶豫不決、望而卻步。
多地出臺生育支持政策
今年以來,已有多地陸續推進一系列積極生育支持措施,如發放生育津貼和育兒補貼,加強住房保障支持等。
其中,云南、山東濟南、湖南長沙、遼寧沈陽、黑龍江哈爾濱等多地發放“真金白銀”。
“不能簡單地去否定年輕人的選擇”
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董玉整認為,適齡群眾生育意愿降低與獨生子女成長背景、婚育觀念變化、養育成本升高、生育與個人發展之間存在矛盾等諸多因素相關,是一個影響較大且復雜的社會問題。
“不能簡單地去否定年輕人的選擇。”董玉整表示:“我們應該客觀、全面地看到造成這種現象的多種原因,在此基礎上尋求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符合各方現實需求的有效方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