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2月4日訊(記者萬建輝)作為湖北省博物館70年慶系列活動的組成部分,“國寶回家”文物展元宵節期間在武漢經開區博物館開展。漢陽人頭骨化石、“天獸御”尊等出土自沌口、漢南地區的頭骨化石、青銅器、陶器、漆器等各類文物160余件參展。
“天獸御”尊。記者萬建輝 攝
漢陽人頭骨化石1997年在武漢市漢南區紗帽鎮長江邊沙灘上發現,原生地層不詳,后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館。2月4日上午,長江日報記者在位于沌口南太子湖畔的經開區博物館展廳看到,該頭骨化石保存有額骨和左、右頂骨,額骨保存了整個鱗部和右側眉脊中段。
講解員說,推測該個體年齡大約在25~35歲之間,可能為女性,屬晚期智人類型,年代距今約4萬年-1萬年。
漢陽人頭骨化石。記者萬建輝 攝
據武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許志斌介紹,目前為止已發現的武漢地區最早人類遺跡,要屬1997年在漢南紗帽鎮發現的“漢陽人”頭骨化石。當年秋天,漢南區干部毛湊元在紗帽山附近江灘上漫步,江灘上一個類似于古人類頭骨化石的物品令他好奇,他當即向漢南區文物部門反映了這一發現。后經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天元教授認定,這是古人類的頭骨化石。此后,經考古界專家鑒定后,把它命名為“漢陽人”。
許志斌分析,“漢陽人”為25至35歲之間的女性個體,形態特征介于北京人和現代人之間,與四川“資陽人”特征相近,屬晚期智人類型,可能與四川“資陽人”、北京“山頂洞人”時代相當,距今4萬年至1.5萬年?!皾h陽人”的發現,把武漢地區人類活動的時間大大向前推移了。
他介紹,目前武漢地區舊石器時代考古尚處于起步階段。1985年,江夏區八分山白云洞附近數米處一個叫勇夫洞的小石洞中,考古發掘出乳齒象、劍齒象、牛、麂子、熊、斑鹿、馴鹿、竹鼠等哺乳動物的牙骨角化石。經有關專家鑒定,其時間在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1.8萬年到1萬年。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