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昨天,在吳中區金庭鎮金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15口電炒鍋一字排開,制茶能手輪番上陣,手法嫻熟地炒制茶葉,現場茶香四溢。昨前兩天,蘇州市“吳地工匠”職業技能系列競賽——“洞庭山碧螺春”杯2023年蘇州市手工制茶職工職業技能競賽舉行,來自全市各茶葉主產區的30名選手同場競技,共同詮釋工匠精神。
茶產業是蘇州特色農業之一,栽茶、制茶、營茶、茶文化歷史悠久。目前,全市茶園面積4萬多畝,茶葉生產加工、種植技術、經營模式較為成熟,茶葉品質優異、品牌響亮,涌現了吳中區的洞庭山碧螺春區域公用品牌及企業品牌群,張家港的鳳凰、高峰茶,常熟的虞山、劍門茶,蘇州高新區的陽山、樹山、貢山茶等眾多地方知名茶葉品牌,造就了一大批茶葉加工制作人才。
本次技能競賽項目包括理論知識和現場技能操作兩部分,理論考試內容包括茶葉基礎知識、綠茶加工基礎知識、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安全生產基礎知識、職業道德等內容。現場技能操作則要求選手們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固定數量的成品綠茶(碧螺春)制作,旨在展現蘇州碧螺春傳統非遺手工制作技藝魅力,“以賽促訓”“以賽促學”提高手工制茶技能水平,弘揚茶行業的工匠精神和勞動精神,持續打響洞庭山碧螺春“金字招牌”。
昨天的技能操作比賽現場在金庭鎮金島農業發展公司的茶葉炒制競賽區域內,制茶臺分兩隊排開。選手們經過一番細心準備后,把茶葉倒進電炒鍋里,手貼熱鍋,手法嫻熟地翻炒、抖動,茶葉隨之跳躍,手起手落間,熱鍋里的新鮮茶葉漸漸變干,賽場內飄起茶香。觀眾近距離觀看選手們的制茶過程,感受傳統手工制茶的魅力,學習碧螺春茶文化知識。
據悉,此次競賽既有在茶葉加工一線工作多年的老師傅,又有剛入行的年輕制茶“青年能手”“茶青二代”。今年26歲的顧嘉賢來自東靈茶葉專業合作社,父親顧曉軍從事茶葉行業40年。顧嘉賢跟隨父親學制茶已有六七年時間,“也是斷斷續續學,學業空了就學著炒,也算幫幫家里忙。這次來比賽,一是看看自己的炒茶水平如何,二是也是向前輩們、高手學習。”顧嘉賢說,自己對制茶十分喜愛,今后不管自己是不是要“接班”,掌握好這份技能總歸不錯,希望通過大家努力,使得碧螺春茶歷久彌香。
競賽邀請了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南京農業大學、江蘇省茶葉協會、江蘇省農科院、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知名專家組成裁判組,考核參賽選手的競賽現場操作環節、成品茶得率、成品茶含水率,并按照GB/T 23776-2018《茶葉感官審評方法》,經過看外形、聞香氣、嘗滋味等步驟,對每個選手茶樣進行客觀打分,綜合考核。
下一步,全市茶行業將以此次職業技能競賽為契機,大力培育茶葉技能人才隊伍,讓茶產業成為助農增收的富民產業。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