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本文轉自:解放日報
■本報記者 任俊錳 無錫日報記者 周曉方 王怡荻 5月6日,蘇州至碩放機場定制快線在蘇南碩放機場舉行開通運行儀式。 此次開行機場定制快線,是為應對今年以來蘇南碩放機場航班量、客流量不斷攀升的情況。在原有蘇州火車站北廣場線路基礎上,新增開南北兩條線路,其中南線(新區/吳中線)每天12班次,北線(相城/園區線)每天11班次,蘇南碩放機場前往蘇州方向巴士將達每日42班次,運營結束時間由原先的20時延長至翌日1時。此外,蘇南碩放機場往返蘇州開啟上門接送新模式,接送區域涵蓋蘇州高新區科技城、吳中木瀆、吳江區中心等部分地區。 4月12日,《無錫市服務融入上海大都市圈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印發,這份1.2萬余字的方案明確提出要“學習上海眼光、用好上海資源、接軌上海標準、服務上海龍頭,全市域全方位接軌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全力打造上海大都市圈戰略支點城市,成為長三角北翼重要支撐”。去年9月,《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這是國內唯一以“大”命名的都市圈,規劃范圍包括上海、無錫、常州、蘇州、南通、寧波、湖州、嘉興、舟山等“1+8”城市。 此次《方案》聚焦“1+8”的都市圈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上海都市圈發展的關鍵。其中提到,為優化航空運輸服務,無錫將與蘇州合作實施蘇南碩放國際機場樞紐能力提升工程,推進蘇州地鐵3號線北延與無錫地鐵3號線實現互聯互通。此次開行機場定制快線,正是蘇南碩放國際機場樞紐能力提升的具體舉措之一。 蘇錫同城化持續升溫 前段時間,無錫蘇南碩放機場更名“無錫蘇州機場”的消息瞬間沖上熱搜。最終證實蘇南碩放機場并未改名,機場三字碼同樣未變更,依舊為WUX。 但無錫蘇南碩放機場與蘇州的“親近”,被外界更多了解到。 一方面,蘇南碩放機場的大股東是無錫蘇南國際機場有限公司,持股約58.6%,第二大股東則是蘇州城市建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持股約29.3%,兩者分別是無錫、蘇州國企。另一方面,近年來,無錫、蘇州共建的蘇南碩放空港樞紐功能正進一步提升。去年11月,蘇州、無錫簽署協同發展和共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兩份戰略合作協議,蘇南碩放國際機場樞紐能力提升是重要內容之一。3月10日,無錫、蘇州首條城際樞紐公交——蘇錫公交1號線開通,該線路全程來回66.8公里,串起碩放機場、蘇州高新區城鐵站等交通節點,并接駁蘇錫兩地的地鐵3號線,每天共20班次,單程運營95分鐘,票價2元(刷卡1.2元),這是首條由蘇錫兩地公交企業聯合運營的線路。此次開行機場定制快線,旨在進一步方便旅客出行,推進蘇錫交通一體化深度銜接,讓蘇錫兩城“越走越近”。 無錫與蘇州越走越近,不僅體現在交通上,蘇錫同城化正持續升溫。去年,蘇州相城區、無錫錫山區簽署“漕湖—鵝真蕩”生態綠色一體化協同發展示范區合作框架協議,明確兩地從生態、產業、交通、文旅、民生等方面開展合作。漕湖與鵝真蕩位于蘇錫兩地交界區域,距蘇南碩放機場、無錫東站、蘇州北站直線距離均在15公里內,這是蘇錫兩地開展跨區域協同發展的新嘗試,也是對滬蘇浙交界處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經驗復制與探索延伸,比如在生態共治上,兩地正協同建設一河串兩湖的“雙湖生態客廳”。今年3月11日,錫山與相城謀劃共推“漕湖—鵝真蕩”生態綠色一體化協同發展示范區建設,隨后錫山與相城共同發布“春游趣·心相錫”春季文旅產品,讓“雙湖特色文旅帶”熠熠生輝,也標志著“漕湖—鵝真蕩”生態綠色一體化協同發展示范區建設有了實質性進展。 “小上海”融入“大上海” 無錫為實現全市域全方位接軌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方案》對無錫市區提出明確的發展定位——無錫市區把握上海大都市圈、環太湖科創圈、蘇錫常都市圈和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建設機遇,重點拉長科技創新、智能制造、文化交流功能長板,打造上海大都市圈專業性全球城市。 無錫民族工業發起之初的三大家族皆與上海關系密切,后來無錫常被稱為“小上海”。近年來,全方位接軌上海,讓“太湖明珠擁抱東方明珠”是無錫堅定不移的戰略選擇,2021年9月,無錫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上的報告明確提出,無錫將全方位接軌上海大都市圈建設,形成制度化協同推進機制,比如將推動無錫(江陰)港全面融入上海港。 去年發布的《規劃》將上海大都市圈分成環太湖區域、淀山湖區域等五個“戰略協同區”,并明確依托蘇州、無錫、常州、湖州共同建設環太湖戰略協同區,打造“世界級魅力湖區”;同時,《規劃》明確支持無錫建設太湖灣科創帶,并將“環太湖科創圈”寫入其中,前者是無錫自2020年起打造的頭號工程,后者是在2021年5月27日舉行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無錫、蘇州等滬蘇浙皖“兩區六市”在無錫宣布共建的環太湖科技創新圈,在有風景的地方發展新經濟。 無錫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任頤表示,放眼全球,每個大都市圈都有一個“綠心”,太湖就是上海大都市圈的“綠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