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新冠感染雖然“陽康”了,但是“腦子好像不靈光”了,這是最近讓不少人感到十分苦惱的事情。
“我感覺自己一下子老了10歲。”1月3日,在浙江省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鄭國慶教授的診室里,蔡女士苦惱地說:“我是做文員的,工作難度不算很大,但是最近一些簡單的工作竟然也頻繁出錯,讓我都開始懷疑自己能力了。”一打聽,其實身邊不少朋友都或多或少有這種現象,她突然意識到,這會不會就是網上所說的“腦霧”,會不會就是新冠感染之后所謂“后遺癥”?
浙江省中醫院供圖
“最近像蔡女士這樣的人不少,但是不是‘腦霧’,是否因為新冠感染引起的還不能馬上下定論。”鄭國慶介紹,嚴格意義上來說,“腦霧”其實不是一種病,也不是一個醫學或科學術語,而是指“大腦的一種模糊狀態”,就像是大腦里籠罩著一層朦朧迷霧的癥狀。這可能與長期熬夜、過度使用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而形成的不良生活習慣、長期精神壓力、藥物、激素改變等因素相關。它的主要癥狀包括認知障礙,比如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無法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失語、記憶力減退、思維和反應遲緩、精神疲憊,缺乏動力和睡眠障礙等一種或多種表現。
鄭國慶說,“陽康”之后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這或許與新冠病毒感染有關。他指出,疫情發生以來,國外有多例報道顯示一些人在感染新冠病毒即便痊愈后,仍出現較長一段時期思維遲緩、注意力不集中和疲勞等“腦霧樣”癥狀。一項針對新冠肺炎后神經精神癥狀的薈萃分析中發現,腦霧約占32%,記憶障礙28%,注意力障礙22%,這說明長病程的新冠肺炎后可能會出現一定的認知障礙,而腦霧也是其中的常見癥狀。
“‘腦霧’并不一定伴有大腦的結構性損傷,部分患者可在一段時間內自行恢復正常,但是為了不嚴重影響工作,可采用中醫藥進行干預。”鄭國慶表示,中醫康復的核心思想可概括為《內經》中“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
“腦霧”的治療,首先是對生活習慣的調整,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飲食,良好的心情。中藥治療應以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為指導思想,針對恢復期患者,根據患者體質進行辨證治療。若患者常感疲憊乏力、注意力無法集中,可予健脾養肺、解郁安神法,重用黨參、黃芪、茯苓等藥或予六君子湯、歸脾湯、參苓白術散、益氣聰明湯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對于氣陰兩虛患者,可予沙參麥冬湯、竹葉石膏湯等補益氣陰。對健忘、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明顯的患者,痰阻腦竅者可加用石菖蒲、遠志、厚樸、竹茹、枳實、等化痰開竅或予滌痰湯、導痰湯。腎虛精虧者可選用熟地黃、山萸肉、淫羊藿、桑寄生、益腎化濁或予六味地黃丸、地黃飲子補腎填精,瘀血證明顯者可加用丹參、紅景天或予通竅活血湯祛瘀開竅。心腎不交、心神不安者可考慮使用孔圣枕中丹交通心腎。
鄭國慶補充道,中醫的針灸擅長醒腦開竅,對于緩解“腦霧”效果其實也很不錯,可選取風池、風府、大椎、百會、四神聰等穴。此外,艾灸治療和中醫傳統康復功法如呼吸吐納功、六字訣、五禽戲、八段錦等也可作為新冠病毒感染康復期的治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