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城郊公園延期收割20畝水稻
黃胸鹀在稻田覓食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通訊員雷吉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卷橋河濕地一角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通訊員黃翔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劉俊華)湖北省宜昌市城郊的卷橋河濕地,金黃的稻田進入了最佳收割期。但因為一群遠道而來的“稀客”在此逗留,管理部門決定,留下近20畝稻田延期收割,讓它們獲得充足的補給。
經鳥類專家確認,這群“稀客”是世界極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黃胸鹀。這片專門留下的稻田,成為它們的樂園。
最先在卷橋河濕地發現黃胸鹀的,是宜昌市觀鳥愛好者劉飛、雷吉平。
昨日,雷吉平向極目新聞記者介紹,10月20日,他們在卷橋河濕地拍攝鳥類時,發現了黃胸鹀的身影。雷吉平曾經在長江宜都關洲島上拍到過黃胸鹀,對這種珍稀鳥類印象深刻:形似麻雀,頭頂、頭側、頦和上喉是黑色,胸腹部呈鮮黃色。
雷吉平回憶,當天的卷橋河濕地秋意正濃,一片金黃的稻田特別醒目。10余只形似麻雀的鳥兒飛來,落在彎彎的稻禾上,紛紛低頭啄食,很快翅膀一張,一齊飛走。
確認這群鳥兒是黃胸鹀后,雷吉平和劉飛向林業部門報告。
22日上午,宜昌市林業和園林局野保科副科長、鳥類專家舒仁慶和多位觀鳥愛好者,一同來到卷橋河濕地蹲守拍攝,抓拍到約20只黃胸鹀。舒仁慶告訴記者:“這么大數量的黃胸鹀種群,在宜昌還是首次發現。”
舒仁慶介紹,黃胸鹀又名“禾花雀”。前些年,因盜獵猖獗,其數量急劇減少。2017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黃胸鹀的評級從“瀕危”升級為“極危”。2021年,我國將黃胸鹀升級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現在正是黃胸鹀南遷的季節,成熟的稻谷是它們遷徙時最喜歡的食物。”舒仁慶說。卷橋河濕地生態優良,加上稻谷收割較晚,食物充足,這里便成了它們遷徙路上逗留的“驛站”。
根據工作安排,10月21日至23日,宜昌市城郊森林公園管理處對卷橋河濕地的稻田進行收割。舒仁慶表示,逗留的黃胸鹀種群中有一些幼鳥,收割稻田對幼鳥遷徙會有一定影響,建議延期收割。
“濕地內有80多畝稻田。在確認稻田里棲息著黃胸鹀后,收割立即停了下來。”宜昌市城郊森林公園管理處主任李華說,“根據黃胸鹀的遷徙特性以及稻谷的成熟情況,我們決定留下一片近20畝的稻田,延期2周收割,讓它們在宜昌多待一會兒。”
據了解,近年來,卷橋河濕地已經觀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黃胸鹀,二級保護動物斑頭鵂鹠、黑鳶、藍喉歌鴝、畫眉、紅嘴相思鳥等50多種鳥類。隨著重點生態廊道、動物棲息地保護等生態修復工程的開展,宜昌的自然生態空間承載力將全面提升,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將在這里落腳,安家落戶。
(注:圖片及素材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電話:027-85721622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