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4日,如皋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發布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的工作方案,通過落實22項重點任務,進一步完善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長效機制。
近年來如皋市推出了一系列針對性強、成效明顯的營商環境改革措施,不斷打響“萬事好通·如皋如意”營商環境品牌,在江蘇省營商環境評價中排名持續上升,2022年度上升16位,位居全省縣(市、區)第一。
為優化營商環境,支持市場主體平等競爭、蓬勃發展,如皋將優化營商環境建設納入法治化軌道,在今年3月10日出臺了《開展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的工作方案》,從優化營商“制度環境、政務環境、市場環境、司法環境、社會環境”5個方面,制定了22項重點任務,在執法、司法、守法、普法領域集中啟動一批重要試點、推出一批重點舉措、解決一批突出問題、完善一批制度機制,進一步增強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對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如皋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高生健介紹,專項行動從3月開始至12月結束,圍繞部署啟動、組織實施、總結提升三個階段展開,在如皋原有特色工作“公證·律師”護企工作站、“產業鏈+法律服務”、“一鏈四會”法律服務、涉企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基礎上,升級打造市級“八位一體”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并將專項行動中的創新成果推廣、運用到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和實踐探索中,將特色工作成效打造成如皋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招商名片。
2021年,如皋某科技公司陷入債務危機,不僅廠房工程款不能支付,而且原計劃投資的項目也無力繼續投資。承辦法官楊益非對某科技公司的土地及地上建筑物等資產采取“活封”措施,努力推動被執行公司資產重組。最終,第三方某材料公司成功接手被執行公司的2萬平方米廠房,并于今年正式投產。
讓“僵尸企業”涅槃重生,這樣的案例在如皋已有5家。“我們要讓如皋這座長壽之鄉有更多企業健康成長。”作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的關鍵力量,如皋市人民法院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在服務的優化上做足“文章”,2022年共審結破產案件440件,盤活土地1934.2畝、房產39萬平方米,“辦理破產”指標居全省第一。
經濟社會發展到哪里,司法服務保障就跟進到哪里。2021年6月,如皋市人民檢察院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企業合規改革試點單位。試點以來,已經對16家企業(單位)進行合規整改,合規整改涉及安全生產、環境保護、財務稅收、反賄賂及醫保等5種合規類型,通過考察驗收,依法對36家企業和個人作出相對不起訴。此外,與工商聯加強溝通協作,掛牌成立南通首家駐工商聯檢察官聯絡站,借助工商聯企業“娘家人”的優勢,了解企業的法律需求,先后幫助78家專精特新高成長企業合規體檢,引導企業從“要我合規”向“我要合規”轉變。
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必須發揮好法治的保障作用,讓遵紀守法的企業不吃虧,讓企業家放心投資、安心經營。為護航企業平穩發展,如皋市公安局圍繞夯實服務基礎、提升打擊職能、做優應急保障、調解涉企糾紛四個方面,深入開展“警盾護航、四隊護企”活動,形成保護合力,有力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更好保護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
如何壓實執法監督職責,優化營商市場環境?去年,如皋市司法局交出了一份響當當的成績單:公布免罰清單178項、輕罰清單152項,共辦理涉企“免罰輕罰”執法案件526件,累計減免金額2600多萬元;梳理公布證明事項免提交清單654項,有力保障了“無證明城市”法治化進程。“規范文明執法是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保障。”如皋市司法局局長楊明表示,將立足司法行政工作實際,以“法治安民護企提升年”為抓手,全面推進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讓法治成為如皋營商環境“最強內核”。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