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3月8日訊(記者趙樂寧 戴容)2023年全國兩會正如火如荼地召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圍繞職業教育、濕地保護、打造“長江文化”、促進鄉村振興等多個民生話題,廣泛傾聽民意,反映群眾呼聲。武漢網友在“說說我的兩會愿望”話題下,紛紛表達自己的民生訴求和對幸福生活的期待,快看看他們都說了些什么?
【資料圖】
加大對職教院校的經費投入,完善職業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明確企業用工需求。對企業和相關社會力量依法創辦的職校和職業培訓機構予以扶持,對非營利性職校和職業培訓機構采取政府補貼、基金獎勵、捐資激勵等扶持措施。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模、中國一冶焊接技能教練趙宗合
網友熱議:
希望企業和武漢各職校加強合作,增加見習優崗
@173***049:現在技能人才越來越受到重視,我的孩子在武漢一所職校學習無人機的課程,孩子明年要畢業了,希望學校能多為學生提供見習機會。
@宇宙訪客:我是一名在漢大學生,期望畢業之后就留在武漢工作。之前參加過大學生就業見習基地的免費培訓,感覺非常好。武漢有很多優質的企業,期望加大高校和企業的合作,多舉辦一些職業技能培訓,增加見習優崗,見習比較好的學生可直接留在企業工作。
要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濕地資源優勢,在武漢設立濕地保護與修復國家重點實驗室,加強濕地保護修復的科學研究,推動濕地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武漢市自然資源保護利用中心副主任亢德芝
網友熱議:
希望加大力度保護武漢濕地,讓城市更加宜居
@你笑起來真好看:我住在洪山區楊春湖附近,非常喜歡晚飯之后去楊春湖濕地公園散步,經過這幾年的水質改造,湖水越來越清了,有時候還能看到很多鳥在水上玩耍。湖中還建造了湖心亭,走累了還能去休息。期望武漢這樣的地方越來越多,讓城市更加宜居。
@大武漢用戶-6033:武漢很多原生態濕地期望能有效保護,建議將江灘公園和東湖綠道連通,打造世界一流的濕地公園。
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增加鄉村對能人的吸引力。著力破解青年在鄉村創業中最急需的項目、資金、政策、平臺等難題,形成真正需要、實際能夠落地的惠青惠農政策措施清單,真正為他們打造“最優生態”,提供“創業藍海”。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丁華鋒
網友熱議:
希望吸納更多優秀企業參與武漢鄉村振興建設
@月遠之夜:希望吸納更多優秀企業參與武漢鄉村振興建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可以打造鄉間民宿、田園花海、特色農產品等。我的老家在黃陂胡家灣,已經進行了美麗鄉村建設,說不定有機會打造成“網紅”景點。
@寧:我是黃陂區六指街新集村孫家田灣村民,期望能完善鄉村配套設施,多安裝一些體育健身器材或規劃一些體育場館,豐富鄉村人民的文化體育生活。
支持長江國家博物館落戶湖北武漢,充分發揮“長江文化”超級IP作為國家形象整體性標識。同時,連通“長江文化主軸、山水人文綠軸”,構建長江文化超級IP體系,激活長江流域各類文化和旅游資源,打造統一的文化視覺標識,實現國家形象的有效傳播。
——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教授徐禮華
網友熱議:
期盼長江博物館落地,打造長江主題樂園
@回甘:期盼長江國家博物館早日落地,滿足市民對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期望博物館不僅僅有文物展示,建議增加一些VR、IR的現代科技的體驗模式,讓游客能有更好的體驗。
@大武漢用戶-3602:我一直對長江流域的故事和傳說很感興趣,建議以長江為主題,打造主題樂園和主題IP,創作更多優質的影視劇作,希望多出一些扶持政策,給予創業者更多的創作空間,從而帶動影視lP與文旅有效融合,推動影視文化與文旅的發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