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江西一名19歲大學生小吳用暑假助農直播賣水果的收入,帶著全村38位平均年齡77歲的老人到南昌旅游,這一舉動引發網友熱議,也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反哺”課。
據報道,來自高安市的這名19歲大學生小吳安排了一輛大巴車,2名導游和1名醫生陪同,帶著老人們到南昌八一廣場、八一起義紀念館、秋水廣場等地游覽,還觀看了演出。
從經濟賬算,19歲大學生帶著38位高齡老人出游,風險高、花費大、操心多。但從小吳的角度,這筆賬算得明白:錢可以再賺,但老人們等不起了。這些老人,平均77歲。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一輩子沒走出過大山,他們的世界,就是村頭到村尾的距離,就是春種秋收的輪回,“再不去,可能這輩子就沒機會了”。
這讓我們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值得”?小吳近乎“笨拙”的善良,不計得失的付出,恰恰是最珍貴的品質。這名19歲青年的“反哺”之舉讓我們看到,善良可以傳遞,溫暖可以延續,年輕人正在用他們的方式改變世界。
小吳的行動還在繼續。開學后,他計劃每個周末都回村,拍攝短視頻宣傳江西特色,把多出來的食物分給老人。這已不是一時沖動,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他用行動告訴我們:回報家鄉,不需要等功成名就,現在就可以開始。
這件事的影響力遠超一次旅行。它像一面鏡子,照見了年輕人的擔當。這名19歲青年用最樸實的方式,詮釋了什么是責任、什么是感恩。
社會需要更多這樣的“小吳”。不是非要帶老人旅行才算回報家鄉。陪老人說說話、幫鄰居修修電器、給村里孩子輔導功課——這些小事,同樣是在回報家鄉、建設家鄉。重要的是那份心、那份情。無數網友被感動,紛紛表示要學習。這種精神傳遞,比任何說教都更有力量。
在快節奏的時代,小吳讓我們慢下來思考:我們為家鄉做過什么?為身邊的老人做過什么?也許我們做不到帶38位老人旅行,但至少可以?;丶铱纯?,給身邊的老人多一份關心。(姚雋)